幾經變動的北京華都酒業終于在11月17日正式進入在國內最大的酒類經銷商麾下,再度上演了酒行業下游經銷商并購上游酒企的新故事。
北京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糖")與北京紅冶匯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紅冶匯新”)華都酒業項目于11月17日傍晚在京正式簽約,簽約之后,京糖將代首鋼集團接手華都酒業70%左右的股份,控股管理華都酒業。
華都酒業的新東家北京糖業煙酒集團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流通企業,據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數據,京糖2014年不含稅銷售收入72.38億,預計2015年收入將突破85億元,逼近百億級大關。
“雙方在2011年就開始了實質接觸,后來擱置,至2013年重啟這項合作”,在簽約發布會上,京糖總經理、華都酒業董事長王暉公開表示,為了達成此次收購工作,京糖與紅冶匯新在二次啟動并購計劃后共同籌劃了近兩年時間。
“合作有利于北京酒界兩個本土化老字號企業發揮地緣優勢”,王暉透露了合作以后的具體規劃:
為了確保產品線的豐富,新的華都酒業將在華都主品牌下設立若干子品牌,力爭通過3至5年時間,使華都品牌成為北京高品質地產酒的品牌代言;
在市場規劃方面,首先做好昌平區域根據地市場的的深度分銷與體系搭建,逐步摸索經驗,再復制到其他遠征曲線市場,其次,結合二鍋頭的品類優勢和糖酒集團的渠道整合優勢向北京市場按照商超、煙酒店、餐飲、電商、團購的次序進行全渠道的擴展。
在北京及周邊市場的覆蓋基礎上,吸引其他優勢資源,投外資市場,最終形成全國的市場聯動;
在渠道規劃方面,結合各方優勢,逐步打通華都酒業已有品牌,打造戰略性品牌作為引導,使新公司的渠道逐步從昌平走向北京走向全國。其中醬香型產品以中高端消費人群為目標,以商務消費為主導的團購渠道、餐飲渠道為重點,通過體驗營銷、口碑傳播的方式做好中高端餐飲、團購、電商及名煙名酒店的經營布局;清香型和濃香型以大眾消費群體為目標,以商超渠道、流通渠道為主進行推廣,為未來調整(以醬香產品為主)做準備。
京糖副總經理白宇濤也表示,華都酒業未來主要做醬香產品,清香、濃香型產品將作為公司的輔助產品。他說:“華都醬香白酒在計劃經濟時期由茅臺酒廠援建,包括窖泥及生產輔料全部由茅臺酒廠提供,目前還有幾千噸醬香老酒儲備,當下也唯有質量能夠使企業取得生存,京糖與華都,一個是中國最大的酒類流通企業一個是老牌名酒企業,希望通過合作重振北派醬香。”
△華都酒業的大師酒從1976年試生產到1981年,歷經5年時間,從1982年至今,榮獲多項全國酒類評比大獎被專家譽為“北京小茅臺”。
“這次收購是華都的轉型,華都有很好的產品資源,但營銷薄弱”,有著多年北京酒水經營經驗的新任京糖副總經理、華都酒業總經理朱華在發布會之前向酒業家記者表示,未來華都酒業將借助京糖,提高市場占有率,讓更多消費者熟悉這一品牌,“(京糖)從分銷渠道上對華都酒業的渠道建設、品牌影響力形成支持,這才是希望。”
據了解,京糖成立于1949年,是北京二商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以現代分銷為主營業態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另據公開數據顯示,華都是隸屬于北京紅冶匯新控股的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北京第一家國有釀酒廠,旗下主要擁有華都牌華都酒、燕嶺春酒、二鍋頭酒、白干王酒、十三陵老酒等品牌,曾一度與牛欄山、紅星一起被譽為"京城三劍客"。
經銷商并購酒廠:宣酒最成功
京糖不是中國酒業第一家并購酒廠的經銷商。截至目前,經銷商轉而并購酒廠較為典型的案例有華澤集團收購的10多家酒廠、商源集團收購新疆樓蘭酒廠、李健以經銷商的身份斥資1640萬元競拍買下宣酒廠、銀基收購貴州鴨溪窖等。
“華澤集團收購酒廠的時候,很多酒廠代價非常之低,另外華澤集團彼時已經具有強大的品牌運營能力不能簡單歸類為經銷商了”,有業內人士對酒業家記者表示,作為經銷商并購酒廠,要取得成功,這家經銷商必須具有強大的品牌運營能力、較強的組織擴張能力而非簡單的渠道擴張,另外收購標的要具有在根據地市場做大的潛力,收購標的必須產權清晰、收購代價不能太高。
“經銷商收購酒廠最為成功的案例是宣酒的李健,能在安徽這樣的市場上實現根據地嚴防死守最終在安徽全省的主流價位段上擁有一席之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與李健獨樹一幟的經營哲學、學習型組織有關”,上述人士認為。
作為中國最大的酒類經銷商之一,近期頻頻收購酒類經銷商、年銷售額突破30億元的安徽百川商貿曾經兩度并購酒廠未果。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百川曾接近完成對安徽老明光和安徽運酒的收購,但最終都功敗垂成。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對酒廠的并購要過資產不好核算(窖池、原酒、商標)估價較高、過去稅收可能存在擦邊球現象等幾道關。此外,百川的上述兩次并購未果還與聯合收購方五糧液、酒鬼酒的放棄有關。上述兩次并購都沒有結果后,加之考慮到三線酒廠未來生存可能會較為艱難,百川決定放棄并購酒廠的思路,轉而在行業集中度更低的酒類流通行業謀求一番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