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股東大會在酒廠舉行,會上披露了一些關于茅臺酒產能的核心信息,酒說匯總整理如下:
袁仁國在報告中透露,2016年,貴州茅臺完成茅臺酒及系列酒基酒產量5.99萬噸、同比增長18%,其中茅臺酒基酒產量3.93萬噸、同比增長22.17%,系列酒基酒產量2.06萬噸、同比增長10.78%。(常理推斷:2016年的茅臺基酒產能直接決定著2021年茅臺酒市場的投放量上限。)
1、保底供應2.6萬噸,今年產能達到4萬噸
茅臺酒供不應求,成為近一年來市場的常態。其中,茅臺酒的產能多少,事關終端市場的供應,也是公眾關注的熱點。
對于市場投放不足的問題,李保芳解釋說,今年上半年,茅臺酒之所以投放量不大,是因為酒庫的酒不到年限。下半年,酒庫的酒達到投放市場年限了,每天的投放量會有增加。“全年供應量26000噸,只會超過不會降低。”
提到茅臺的生產,李保芳說,今年茅臺生產4萬噸基酒沒問題。“2017年,大致上講生產持續向好,年底能夠實現預期,并且產量跟質量能夠達到匹配。茅臺基酒生產達到正常標準,茅臺的醬香的基酒比例要達到20%,缺陷酒的比例控制在1%。”因產能局限,茅臺酒的生產區域是稀缺資源。李保芳表示,我們這里到底能生產多少噸茅臺酒?產能的極限是多少?到什么時候不再擴建?這個課題茅臺正在認真研究,將適時向社會有個交代。
2、茅臺酒為什么這么緊俏?
袁仁國從另外的角度,給股東們解釋了今年以來茅臺酒在市場緊缺的原因:
一是2012年后,茅臺市場成功實現轉型。從之前的公務消費占比30%以上,降到去年不到1%,主流消費群體也轉化為全國中產階級,個人消費、商務消費的不斷增加,刺激了市場需求的大幅度上升;
二是茅臺一直堅守質量底線。質量是茅臺的命根子和眼珠子,每一瓶茅臺酒從生產到出場都要經過5年時間,30多道工序,160多種工藝環節,存放不滿5年的酒絕不出廠。今年4月份以前,每天只能勾兌50噸酒出廠,6月份之后,每天能勾兌100噸酒出廠,出廠量的限制也導致了市場上茅臺酒供應緊張;
三是環境所限,茅臺酒的產能不能無限制增加,供需緊張長期存在。為緩解局面,茅臺加大了物流的挖掘力度,改善銷售環節。并改善對經銷商的服務,要求從開票到交貨確保在20天完成,超過20天的,經辦人要承擔經銷商的銀行利息。
袁仁國說,茅臺酒的熱銷,也刺激了醬香市場,很多買不到茅臺酒的消費者開始購買茅臺系列酒——今年,茅臺系列酒的銷售有信心達到50億元的銷售規模。
3、補充:2019年或為關鍵一年
以下內容為酒說補充,非會上透露:
據茅臺生產工藝,當年可銷酒量以5年前的基酒為基數,考慮每年揮發3%和留存老酒,可銷酒為五年前基酒數的75%-85%之間。根據集團歷年新聞稿中披露的茅臺酒基酒數據,2012年茅臺基酒3.36萬噸,2013 年同增14.44%,但2014 年僅同增0.76%,2015 年減產17%,意味著2019-2020年茅臺供給緊張。
需要注意的是,茅臺具有的產能極限將是供不應求最根本原因。2014年茅臺基酒產能較2013年增速明顯減緩,2015年較2014年有近20%下滑,對應2019年可供銷量較2018年將明顯下滑,供需缺口明顯。這也意味著茅臺在限量供應的同時或將通過價格因素來對市場進行供需調節,而2019年也成為茅臺闖關的關鍵性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