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豆奶,歡樂開懷。”維維股份(600300,SH)的這句廣告詞曾經家喻戶曉。但相較其豆奶業務的名氣,維維股份做白酒卻并不被大眾所熟知,盡管其已有10年“飲酒史”。
貴州醇此番提價引發較大爭議。在公眾探討貴州醇如今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時,有業內評論認為維維股份做酒或已遭遇“水土不服”。
單從維維股份酒業板塊的業績表現來看,其旗下湖北枝江酒業、貴州醇兩家酒企近年來的經營狀況并不佳,枝江酒業營收連續多年下滑,而貴州醇則持續虧損。
作為維維股份營收的第二大業務板塊,維維有意改善其白酒業績。近期,貴州醇及枝江酒業的主要負責人剛剛上任,維維股份新聞發言人菜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總公司對酒業板塊的提振有信心”。
維維旗下枝江酒業營收連降5年。
.維維股份對貴州醇的增持,或體現了其對白酒的熱情。去年9月,維維股份以2800萬元價格獲得貴州醇4%的股份,共持股55%。這是其自2012年后首次增持貴州醇股份。
目前,維維股份持有枝江酒業71%的股份。不過,近幾年來,枝江酒業和貴州醇的發展都不順利,維維股份“大口飲酒”似乎未能獲得預期收益。
維維股份的歷年年報顯示,自2012年被收購后的這5年,貴州醇持續虧損,年凈利虧損額最高達-8822萬元。2016年,貴州醇錄入營收6606萬元,但仍虧損4907萬元。
“在經營貴州醇的過程中,民營資本的加入使得貴州醇體制改了但經營模式沒改,股東改了但經銷商沒改,時代改了但定位和消費受眾沒改。希望這次有行業資深經驗的李風云能給貴州醇帶來新氣象。”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肖進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維維過去對貴州醇的運作,缺乏行業創新思維與專業團隊。
維維旗下另一白酒子公司枝江酒業去年營收為8.45億元,凈利2202萬元,但亦已連續5年下滑。
縱觀維維股份的整個酒業板塊,其酒類產品總營收從2011年就開始萎縮,逐步從當年的22.5億元左右下滑至去年底的9.94億元,下滑幅度達56%。其白酒業務毛利率也從巔峰時期的43.93%下滑至去年的37.89%。
至今,維維股份的跨界“飲”酒已逾10年。資料顯示,從2005年開始,維維股份就籌劃收購古井貢酒,但最終未能如愿。
2006年投資江蘇雙溝酒業成為維維股份重要起點。當年11月,其斥資8000萬元成為雙溝酒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一度高達40.6%。后當地政府收回雙溝股權,但維維股份仍通過投資收益與出讓股份,共計獲利2億余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維維股份持股雙溝酒業不到3年,就享受到了243%的投資回報,或促使其進一步加大在白酒領域的動作。
2009年10月,維維股份斥資3.48億元收購枝江酒業51%的股權,同年又收購成都大邑縣的川王酒業,推出自有品牌“川王”。2012年5月,其入主貴州醇。
作為維維最早涉足的跨界業務,其白酒產業在2013年中旬時就以9.2億元營收占據公司總營收的第一位。維維股份2016年年報顯示,目前白酒仍是其僅次于豆奶的第二大主營業務。
此外,維維近年來還曾先后控股或收購包括維維川王酒業有限公司、南昌維維酒業有限公司、徐州天杰酒業有限公司等10多家白酒貿易、生產企業。
對于維維股份在酒業板塊的發展,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維維股份作為業外資本,利用資本優勢進入白酒產業,如果是以一種‘挖礦’的心態和做法掘金熱點行業,不帶著跨界創新的思維來做”開拓者“,就無法實現1+1>2的效果。”
因主業利薄頻頻跨界
維維股份2016年年報披露,去年,以枝江特曲、興義窖系列為主的低檔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1.02%,中高檔的枝江王等下降15.07%。
一位在武漢市場經營枝江酒多年的經銷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2012年前后開始,枝江酒在其主力區域湖北的銷售就下滑得非常厲害,逐步導致其在湖北省外的銷售額份額超過省內。該經銷商認為,枝江酒之所以下滑,原因之一是維維收購公司后沒能打造出戰略大單品;其二是作為以低檔酒為主的酒類品牌,枝江缺乏下沉到終端市場的營銷策略,沒有形成對消費者的拉動;第三是維維“不接地氣”,在收購枝江酒業后直到現在,都難以在商超、餐館等看到枝江酒的促銷廣告或路演。
為枝江酒業提供多年咨詢服務的北京正一堂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光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枝江酒業之所以表現不佳,與行業深度調整有關,也與其自身產品結構不佳有關。
維維股份頻頻跨界的背后,是其豆奶主業利潤趨薄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