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維維股份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維維豆奶銷售額在1997年時達到峰值13億元,市占率一度在70%左右,但其豆奶毛利率從2003年中期起不斷下降,2007年末時跌至近年最低點15.77%。
隨后,維維股份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2009年,它將白酒生產銷售加入主營業務。同年,公司還收購并控股了正興煤化,正式進入能源產業。彼時,其豆奶粉業務營收已經下滑至8.95億元,相較13億元的最高峰下降31.15%。
業務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維維投向主業的精力與資源。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到2012年,維維股份的豆奶粉市場份額已經從80%下滑至不足25%。2011年及以后,維維將豆奶粉、豆漿粉及嚼益嚼(維維旗下一種大豆食品)統一納入固體飲料業務計算營收與成本。截至2016年底,其固體飲料業務營收與毛利率水平有所回升。但維維的傳統豆奶粉業務能在業績表現中占得幾成仍不得而知。
據維維股份發布的2016年年報,其酒類業務營收同比下滑21.85%,植物蛋白飲料、食用米面油、茶類及房地產營收均同比下滑。報告期內,貴州醇、維維乳業及維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共計虧損約1.12億元。
維維股份去年凈利潤7012.53萬元,同比下降30.91%。其債務卻不斷攀升,數據顯示,2015年維維股份負債總額為46.67億元,2016年這一指標攀升至51.66億元。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維維股份進入白酒行業等領域時,多是懷著尋求新利潤增長點的心態進入熱點產業,但其后卻并未能相應更新自己的思路與策略。
跨界不順謀聚焦主業
因豆奶主業趨近天花板,維維股份頻頻跨界發展。到2015年時,維維股份已經成為一個涉及飲料、白酒、茶葉、地產及金融等業務在內的多元產業集團。從單一主業到多元化布局,在多項業務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維維近年又提出“業務瘦身,聚焦主業”的戰略。
2013年,維維轉讓旗下能源子公司100%股權。去年8月,維維股份公告稱擬轉讓子公司維維乳業全數權益。去年底,維維作價1.98億元將房地產子公司股權轉讓給母公司維維集團。
如今,維維股份提出落實“大農業、大糧食、大食品”戰略,上游掌握糧食倉儲與貿易,中間搞糧食加工,下游負責食品的銷售。
維維股份最新公告的2017年一季報顯示,上述戰略或已初顯成效。報告期內,維維股份營收同比上升32.27%,公司表示此是豆奶及貿易銷售額增加所致。維維股份凈利實現9151萬元,同比上升185.85%。
維維股份表示,今年一季度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以來豆奶粉業務收入增長、房地產業務子公司股權出售,利息支出減少和糧食收儲業務收入增長。
對此,方正證券食品飲料分析師薛玉虎撰文指出,維維股份從2016年開始逐步進行業務聚焦,公司未來業務主要集中于糧食物流倉儲運輸和以大豆為主的傳統食品飲料兩大板塊,讓一季度豆奶粉業務和糧食收儲業務收入都有增長。未來,維維過去多元化發展的業務有望逐步淡化剝離。
維維股份未來的立足點與突破點何在?以及如何實現主業突圍?近日,記者將這些問題發至維維股份董秘孟召永處,但截至發稿時,未能獲得其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