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目前是最值得投資的持續賺錢行業之一。不但是人民生活的剛需品,也是市場的快速消耗品。有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人均烈酒消耗量為4.5升,超過世界約3升的平均水平,人均年消費近1000元/人。加之疫情的到來,白酒行業諸多優勢讓其成為了不錯的投資方向,但近幾年,以茅臺為龍頭的醬香型白酒大大高于行業平均增速,濃香型白酒的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在過去的10年間,醬酒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35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500億元,直接翻了四倍,復合增長率高達16%。隨著茅臺崛起,醬酒對核心消費人群成規;呐嘤鸦就瓿桑瑯O高標準地擴大了醬香白酒的市場容量和群體。有數據顯示,2015年,醬酒銷售規模不足800億元,但到了2019年,醬酒銷售規模達到1350億元,預計2021年將超過1550億元。數字的疊加背后讓我們不禁想要提出一個疑問——醬酒熱能一直延續嗎?
01、醬酒是否要復刻一個茅臺
當前,隨著醬酒普及化的加速推進,川黔產區醬酒企業的群體發力,再加上過去在茅臺技術支持下的不少全國老醬酒發展迅速,推動了消費者認知多元化。2020年,醬酒企業四個明顯分化的現象將會持續加強,同時,醬香企業必須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一是產區分化,即醬酒產區多地化。例如貴州多地、四川、山東、廣西、湖南、湖北、北京、天津等地也有明顯的增長,否則貴州省之外沒有那么快的增長。消費者能夠接受多地醬香就能夠更加有力地推動醬香的加速發展和深化發展。
風格分化,醬酒品類多樣化。多年來,醬香風格化的工作一直在做,但是說的太少,顧慮區別茅臺就會被消費者不接受,這種局面現在在很多醬香酒企已經轉變。白酒作為食品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消費,分化在所難免。
第三是口碑分化,品牌多極化。最近幾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消費者不僅認為醬酒好了,而且接受了更多的醬酒品牌,消費者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和經濟能力,選擇不同的醬酒品牌,這是個巨大進步。
第四,醬香群體更加豐富化和縱深化。2018年“他酒染醬”特別是“濃酒染醬”雖是小股力量,但是已現星火燎原之勢。2019年加強勢頭迅猛,各類大中小酒企染指醬香,對于醬香形成全國品牌和區域品牌構建的二元結構以及縱深推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將會極大地推動地方市場醬酒市場的擴容。
02、慢的工藝能否為市場掙得快錢
醬酒的釀造工藝作為“中國農耕文明的巔峰之作”,其“三高三長”并不是刻意為之,是自然條件驅使。而就是這樣的特點,被拿來當作醬酒的“統一標識”,未免會造成同質化產品嚴重,而令消費者在一陣熱度后,失去熱情。
近年各大酒廠為了發展,貼牌銷售來者不拒,使一家酒廠有多個品牌,都不知道哪個才是酒廠自家的酒,雖然都是用的酒廠的酒,但市面上酒質價格參差不齊,很影響酒廠的聲譽。未來醬酒品牌是基礎,品質為支撐,渠道為保障。醬香型白酒發展將進入品牌化發展階段,而且將快速跑步進入品牌集中化發展階段,大量在醬香熱發展前期不注重質量、無序擴展、過度依賴貼牌開發沒有發展主品的企業,將被市場拋棄,被貼牌商拋棄。以前是染醬就火,但是現在不一樣啦,別人只認牌子,不在買人情賬。只有具備品質以及品牌,在行業才有號召力,是大商的支持,是眾多消費終端店的擁躉。
目前醬酒的銷售趨勢是分化,一方面明星醬酒由于消費剛需帶來了很強的增值屬性,以及不斷上漲的價格,所以市場存在一定的惜售投機炒作氛圍。而大量的非品牌醬酒,雖然借助醬酒擴容實現了市場導入,但動銷率較低,存在著滯銷風險,而這種矛盾很有可能會促使醬酒實現重新洗牌。通過一些經銷商,我們也不難看出,對于醬酒的態度,也是喜憂參半。
“我們盡力而為,不要過度囤積,不僅資金成本壓力大,市場風險也很大。”在廣東從事醬酒銷售的劉先生表示,通過圈層營銷,加快醬酒產品的周轉率,提升消費者的開瓶率才是關鍵。
新進入醬酒的投資商有幾個特點,一是資本雄厚,二是有龐大的私域流量,三是能夠建設全國銷售服務體系,建立全國的市場推廣機構,大型企業進入醬香酒領域將提高醬酒運營的門檻,未來還是強者恒強。強者為王,將成為醬香酒下一步競爭2.0時代的特征。(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21年第12期)(原標題:醬酒熱,是否是寅吃卯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