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啤酒借精釀概念突圍
近兩年,在消費升級背景下,國內企業紛紛發力差異化產品、中高端啤酒產品以及細分市場特色產品。其中,精釀啤酒近兩年在國內市場發展迅猛,隨著中產階層數量的增長以及對于高品質、個性化啤酒的需求升級,啤酒文化的逐步積累,我國精釀啤酒有望迎來春天。
近幾年,順應消費升級大環境,尤其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精釀啤酒逐漸成為消費新寵。眾所周知,精釀啤酒酒精度數一般在4.5-8度之間,度數不高。且相比于工業化啤酒,精釀啤酒的特性更加突出,口感層次也比較豐富,更能滿足當前消費者對啤酒多方面的需求。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在日常消費過程中,記者看到,身邊的啤酒消費已經進入“精釀時代”。 一般在酒館中,最少的精釀產品數量在10種左右,最多的產品數量則超過40種。大量進口精釀啤酒逐漸進入中國市場,并保持著市場份額持續增長。據了解,目前已有國產啤酒企業陸續推出IPA、水果酒等新品種,不僅注重消費的個性化,還滿足了消費的多元化。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當前除了較為讓人熟知的百威、嘉士伯等大型啤酒外,包括像白熊、福佳白等品牌也頗受大眾歡迎。此外,還有許多國內外精釀啤酒品牌正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
專家建言
區域酒企進一步承壓
近年來,國產和國際啤酒企業都在向高端市場集結,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能效益。在國內多方啤酒企業激烈競爭的時候,許多本土品牌,尤其是區域品牌面臨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劇。
在華潤與喜力聯手后,隨著啤酒行業并購窗口期的關閉,如何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為啤酒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對于國內其他啤酒企業而言,未來的發展仍面臨一定挑戰。一方面,受到外資啤酒企業的入侵,市場份額受到一定沖擊。另一方面,高端策略的落地需一定時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因此,未來的啤酒市場不僅是向某一個方向發展,而是需要從大眾化、高端化、個性化三個層面,更加多元化地展開。此時做好業績才是當下國內啤酒企業發力的關鍵點。
另外,隨著進口啤酒價格已經越來越親民,未來進口啤酒的價格會進一步下降。且當前進口啤酒的消費群體追求的不僅是口感或品質,還有進口品牌本身的內涵。因此,未來進口啤酒的價值感會更高,規模也會繼續擴大。預計未來進口啤酒的規模將超過3%的階段性發展,最終面臨5%的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