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上證指數臨近3000點關口,中金公司發布研報,上調貴州茅臺目標價至438元。半年過去,如今上證指數依然在3000點關口徘徊,中金公司今日再次上調貴州茅臺2017年目標價至472元。
如果貴州茅臺站上這個新的目標價,其市值將直追中國石化,并極有可能趕超,躋身國內前五大市值公司之列,而貴州茅臺的股本體量卻只相當于中國石化(A股加上H股)的約十分之一。
中金:上調茅臺目標價至472元還有42%上漲空間
12月6日,茅臺下發文件暫停43度茅臺酒開票以及15年陳酒大單審批。文件顯示,鑒于近期市場需求增加,公司物流配送緊張,為加強業務辦理和物流配送服務,保障節前市場需求,明確通知,由于43度茅臺酒基酒供應不足,特暫停43度茅臺酒開票。同時,由于15年陳年酒包裝材料生產緩慢,暫停15年陳年酒大單審批。對每家經銷合同實行限量批售。
茅臺表示,宣布部分產品減量發售,并非有意限量,而是產能不足的客觀因素造成的。
中金認為,近期茅臺的批發價格在短暫回調之后繼續上升到1000元以上,部分地區更高,經銷商庫存較低,一般不足半個月,判斷隨著春節后供給量的環比加大,批發價格適度回調到950元左右。
批發價格的超預期提升表明了2017年更大的放量潛力。中金上調2017年的實際銷量達到31380噸,較2016年增加5000噸,增19%。經過這一調整,預期茅臺的價格能夠在2017年保持穩定,但是從3~5年中期判斷,茅臺的后續批發價格將因年度新增供給的減少而持續提升,也給茅臺酒的提價帶來空間。茅臺2017年的潛在業績高于利潤表預期的20%左右。其中茅臺酒的實際銷量高于利潤表確認銷量3000噸,約10%,同時茅臺酒潛在的提價能力可以達到10%,且無需提升零售價格,仍然可以保持渠道相對穩定的利潤。
最近,有多家券商發表對茅臺的研報,中金是最大膽的一家。
高華證券:重申對貴州茅臺的買入并將該股加入強力買入名單,12個月目標價格為388.49元,對應23%的上行空間,是覆蓋的白酒股中的最高水平。
申萬宏源:一年目標價400元,堅定看好并繼續推薦公司。
西南證券:考慮到茅臺真實銷售要遠好于報表數據顯示,業績超預計可能性高,給予公司2017年25倍估值,對應目標價402元。
中泰證券:測算2017年公司的真實EPS可達19.6元,給予2017年真實EPS19.6元的20倍估值,給予目標價392元,對應4923億市值(近5000億)。
茅臺真的能超過中石化么?
粗略計算,上證指數今年以來跌幅約5%,而貴州茅臺的漲幅卻高達63%。如果貴州茅臺站上中金公司預計給出的472元新目標價,其市值將直追中國石化.
貴州茅臺如果股價達到472元,屆時總市值將高達近6000億。在兩市3000余只股票中,將僅次于中國石油、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超過中國石化。也就是說,煉幾億噸油的價值,比不過釀幾萬噸酒。
在去年上半年的牛市中,安碩信息、全通教育、暴風集團等創業板股價紛紛趕超貴州茅臺,這些股票被冠以“神創板”牛股之稱。然而突如其來的大跌讓這些個股都跌回了原形,只有貴州茅臺未曾被真正意義上地拉下馬,長久以來都在告訴A股市場的投資者,什么是真正的穿越牛熊和價值投資。
作為A股常年以來的第一高價股,除了這一點常為投資者津津樂道以外,談論貴州茅臺,投資者們總不忘談及貴州茅臺高股價背后的業績支撐。其市值與盈利相關度極高,這種情況使得貴州茅臺在A股市場“一枝獨秀”。
市場存量的減少對產品銷售價的提升作用立竿見影。中金公司最新研報指出,近期茅臺的批發價格在短暫回調之后繼續上升到1000元以上,部分地區更高,經銷商庫存較低,一般不足半個月,判斷隨著春節后供給量的環比加大,批發價格適度回調到950元左右。
另外,貴州茅臺總股本12.6億,但籌碼高度鎖定,是典型的大盤小流通股。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和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的合計持股比例達64.2%,其他各路基金等長線資金長期自我鎖定,新增資金極易推升估值。
不過,上述貴州茅臺市值趕超中國石化的設想是以中國石化在此期間沒有亮眼表現為前提的?傮w來說,中國石化混改能否成功以及能否獲得市場廣泛認可,是其估值提升的關鍵。
早在2014年,中國石化的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上述舉動系央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帶頭之舉”,但彼時并不為市場完全認可。
有分析認為,國內成品油市場已出現過剩,中石化拿出油品銷售板塊,而非最核心的上游勘探和中游煉化板塊向社會和民營資本開放,絲毫不會動搖其壟斷地位,而且中石化看到了下游銷售的優良業績不可持續,未來油品銷售領域競爭會更加激烈,利潤可能會進一步壓縮。
而近日,中國石化的混改第二槍也打響。其將引進中國人壽及國投交通成為公司的新戰投,二者擬以現金合計228億元認購中國石化旗下中石化川氣東送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下稱“管道公司”)50%的股權。
在本輪油氣體制改革中,管網環節一直被視為油氣改革的突破口,基于其自然壟斷的屬性,業內認為應當將其剝離進行獨立運營。此次交易完成后,管道公司將不再納入中國石化的合并財務報表。僅從并表角度而言,中國石化此次引資相當于剝離了這部分資產。不過,兩位戰投的國資背景還是受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