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于2016年12月5日開始。
“深港通”概念來襲,白酒股也成為關注的焦點。流行的觀點認為,白酒股屬于中國特色,海外市場缺乏,自然具有稀缺性。深港通一旦開通,境外資金將會熱炒白酒股。
這一邏輯是否成立?來看一下11月份深市重點白酒股漲幅情況。截止到目前,五糧液漲1.40%、洋河股份漲0.30%、瀘州老窖跌1.80%、古井貢酒跌0.25%、酒鬼酒跌4.00%、順鑫農業漲4.58%、青青稞酒漲3.40%、*ST皇臺漲3.95%。
數據顯示,11月份深市白酒標的漲幅并不明顯。“深港通”概念熱炒,境內投資者并沒有提前埋伏,什么情況?一種可能,大陸股民并不認為境外資金會當”接盤俠“。
當然,一些重要白酒標的確實受到機構調研,但這并非股民的態度,也與“深港通”沒有什么關系。
據深交所互動易數據,瀘州老窖年內共7次接受機構調研,其中今年一季度3次,二季度2次,三季度1次,最近一次為四季度的11月8日。
順鑫農業今年內2次接受機構調研,分別為4月20日和9月20日。
洋河股份年內8次接受機構調研,其中一季度3次,二季度4次、三季度1次。
古井貢酒、五糧液暫無相關調研數據。
顯然,“深港通”概念必然利好白酒股的邏輯不成立。相反,還有可能構成利空。
兩個理由:一、港股估值低,而A股估值依然虛高。二、人民幣貶值,資金通過“深港通”通道外流。這些因素都不利于白酒股。而在明年一季報、2016年報公布之前,白酒板塊并無重大利好消息。
三季報密集的10月份,是白酒股最后的利好,11月、12月,白酒股已經進入”蟄伏期“,機會只在個別價值或概念標的上,與“深港通”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