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魯酒發展中高端的戰略在不少區域龍頭酒企中就已展開,而在今年,更多的魯酒企業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不斷升級。就此,在行業內,諸多魯酒中高端產品陸續誕生。企業將發展中高端作為戰略,以圖抓住本次消費升級的機會,在當下以及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有高地。
那么,魯酒發展中高端,從戰略上的重視,到實際營銷落地,并在市場上實現一定程度的占有率,需要多久?這個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幾個核心問題的落實。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循序漸進是否為產品結構升級的必要條件
本輪魯酒產品結構升級幾乎是涵蓋各個層次,有省級強勢酒企,有地級區域強勢酒企,同時也有縣級酒企,而本輪產品結構調整,基本都瞄準了300元以上的價位,300-600元/瓶是本輪魯酒推產品的重點區間,密集布滿了魯酒高端新品。
對于部分魯酒企業來講,300元價位帶的產品符合升級趨勢,因為在其在百元以及二百元左右已存在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產品,升級到三百元左右,有一定的品牌支撐。而對于大多數魯酒企業來說,目前的產品銷售主要以百元以內為主,在沒有中間過渡產品緩沖的情況下,直接跳打300元以上價位,需要極強的硬核支撐力。
2、升級后的產品,市場競品是誰?
眾多周知,在山東,高端市場幾乎被一線名酒企業壟斷,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青花郎等等,優勢在大眾市場的魯酒企業,產品升級后,競品是誰?又有哪些競爭優勢呢?
從山東市場的產品布局來看,除去魯酒企業之間的競爭外,面臨的主要競爭還有來源于一線名酒的系列產品,以及類似于古井貢、汾酒、瀘州老窖等主導產品的競爭。而面對這些競品,魯酒的劣勢是品牌力,優勢則在于對本地資源以及渠道的靈活運用,怎樣避開劣勢,發揮優勢,并盡最大可能性補齊劣勢,成為高端產品營銷落地亟需解決的問題。
3、高價低促的漩渦,是否會讓部分魯酒企業“淪陷”?
對于部分魯酒中高端產品來說,目前的銷售策略已經有了“高價低促”的勢頭,這一方式雖然能夠帶動中高端產品的銷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高端產品不能夠正價銷售,企業的中高端戰略也將變得意義不大。
4、中高端市場突圍有多少差異化支撐?
目前,魯酒企業在發展中高端產品的過程中,大多是以香型的差異化來做支撐,例如,醬香、兼香、芝麻香等等。怎樣將這些香型差異與企業的獨特性緊密結合在一起,把香型差異優勢轉化為企業品牌優勢,是值得考慮的一點。
5、團隊營銷方式的轉變需要多久?
目前,部分魯酒企業正在大規模招聘,集結人馬,充實營銷團隊。以往以大眾產品產品銷售為主的團隊,推廣中高端產品時,需要營銷方式的轉變。因此,企業團隊需要的培訓、成長周期也關乎中高端產品的發展速度。
6、企業自身與消費者能夠連接到的高端 OR 行業輿論中的高端?
自從區域名酒應該發展次高端的輿論在行業里議論開來,就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對于山東來說,不同企業,其次高端定位不同,更多的是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定,有的企業定位200元價位就已經處于較高的位置,而有的企業則定位500元左右,也能夠支撐,行業輿論中的中高端區間,并不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這一輪升級,對于部分魯酒企業來說,是機遇。但只有真正從營銷層面實現落地,才能夠稱之為抓得住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