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電子商務已經成為21世紀的商業風口,那么對業內人士而言,線上的雙十一大促也不僅僅是一次網購狂歡節,還是各電商企業展示實力、品牌形象的傳播窗口,更是營銷斗法、沙場點兵、謀求江湖地位的博弈大戰。
相對于2014年雙十一,今年的雙十一大戰將會呈現出怎樣的看點與趨勢?
看點一:電商從“狂熱廝殺”到“回歸理性”?
去年“雙11”的酒類電商大戰,可以用慘烈來形容,酒仙網、1919、購酒網、中酒網前四大酒類電商均先后以超低價格的茅臺、五糧液等名酒為切入口,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價格戰,店鋪排名也不斷發生變化。
對于今年的雙十一,各大酒類電商明顯表現出了較為“克制”的態度。酒仙網郝鴻峰稱:“很多小公司參加‘雙十一’后倒閉了,不是因為賣得太差,而是賣得太好了,遠遠超出自己團隊的服務能力而帶來災難的后果。”郝鴻峰稱,絕不能在這一天瘋狂、野蠻生長的時候忘掉我們的初衷,“消費體驗比銷售額更重要”。
而1919楊陵江稱1919此次參與雙十一“重在樹立品牌形象,我們堅決不刻意爭第一,也不會力保第二,淡化排名,一切均按財務預算參與,不管今天排名如何。”
同時,也買酒汪洋也認為:“在我看來,‘雙十一’不光是排名和流量之爭,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對企業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能力的檢驗。”
點評:盡管,目前大多數平臺電商表現出“溫和、低調”的態度,但是從各方大量備貨、召開誓師大會的態勢來看,“雙十一”當天是否會出現“失控”的情況,為未可知。但我們認為,價格引流只是一劑“興奮劑”,而不是“特效藥”,不要過分地通過價格壓制來競爭,否則又是“傷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局面。
看點二:互聯網定制眾籌產品將躥紅雙十一?
2014年雙十一期間,一大批低于出廠價的名酒參與大促,雖歡喜了消費者,但也“惹怒”了名酒廠們。有業內人士指出:廠家的態度可以理解,因為低價銷售導致出廠價與零售價倒掛,傳統經銷商受到影響,會給酒廠施壓,阻止電商降價。
但現在行業競爭激烈,低價促銷的行為實際上也讓名酒廠家兩難——如果不做,行業認為你落伍了,是不是企業出問題了或者不行了;參與了降價促銷不賺錢,作為上市公司沒有業績,也不好。
因此,酒企推出網絡專屬定制產品,成為酒企和電商“和解”的最佳模式。有酒企曾表示,“我們會推出專屬的網絡產品,在‘雙十一’當天給出很大的優惠,以后這款產品也只供線上。”此前,瀘州老窖還推出了和酒仙網合作的專屬產品“三人炫”,在“雙十一”一炮打響,并在隨后累計創造了過億銷量。五糧液還專門為京東推出一款定制酒。 而洋河則針對電商平臺,推出了專屬產品:邃、高、遙系列,以及357ml的海之藍、天之藍等產品。其中,357ml的天之藍產品,在2014年“雙十一”便狂銷40000瓶,成為當時銷量最大單品。
而今年雙十一,在定制+互聯網的形勢下,必然還會涌現更多的爆款產品,讓我們拭目以待。
點評:可以說“三人炫”開了個好頭,讓大家看到了產品在“名酒”+“名人”+“大平臺”后的疊加效果。這款產品的成功,不僅是產品的成功,更是模式的成功。那么,今年是否有類似的產品會出現?另外,一些針對個性化、差異化消費的“小而美”的產品,也有可能在今年脫引而出。
看點三:企業態度積極,銷售可期?
去年,洋河、金沙、百年瀘州老窖等企業直營電商的搶眼表現,使得許多企業看到了直營銷售的潛力。因此,今年截止目前,已有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西鳳、金輝酒業等數十家規模以上酒企開始備戰“雙十一”。不難發現,企業對電商的態度,正在發生漸進式改變:從無視,到抵制,到融入再到積極參與。
與此同時,今年“雙十一”企業直營的銷售,也將是重要看點之一。去年,“雙十一”當天,洋河全網銷售總額達到2200萬元,其中天貓、京東及官網銷售共計1500萬,而天貓官方旗艦店則貢獻912萬元銷售額,位列天貓酒類品牌旗艦店銷量第一。而百年瀘州老窖、金沙酒業的銷售也緊隨其后,表現搶眼。那么,在今年擁有更多酒企參與的“雙十一”大戰,必然會有更精彩的表現。
點評:企業積極參與雙十一,一方面出于對電商直營銷售的認知度提升。“能夠創造銷量,為什么不參與?”;另一方面,在產于過程中,其并不像平臺商那樣“玩的肆無忌憚”,這里主要是指產品價格。從茅臺、洋河等的天貓旗艦店、直營店中不難發現,其對產品價格的優惠幅度管控較嚴格,一般在9折左右。因此,企業參與網上直營銷售,與其說為了創造業績,不如說“占領口岸”。只要能讓消費者看到自己的官方店,就算成功了。
看點四:企業PK平臺商,將優化網絡競爭方式?
茅臺、郎酒在今天發布的對亂價銷售的抵制聲明中,不難發現,企業對“不遵守游戲規則”的部分電商的忍耐已經達到極限。以至于出現了“號召經銷商搶購低價產品,并給予平臺商差評”的極端做法。
在我們看來,企業也是出于無奈。前幾年雙十一,企業針對電商亂價銷售,先是“不保證產品真偽”,后又“點名指出部分電商亂價銷售”,但這些舉措,并沒有影響電商平臺“低價銷售”的積極性,反而愈演愈。以至于,茅臺、郎酒等才會“出此下策”。
而經此一番對壘,電商平臺或許會有所收斂,至少不會做得那么“出位”,畢竟“惹火”了企業,自己也并不好過。也因此,在企業和電商平臺們的不斷交火中,網絡競爭方式可能會得到優化。
點評:在我們看來,“價格引流”的網絡銷售方式,不會成為常態,更不會成為主流。電商平臺的運作,價格只是手段,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用。更不能打著“實惠消費者”的名義去脅迫企業,這樣競爭是非理性,不健康的。長此而往,對大家都沒好處。因此,企業與電商平臺之間,不應該是針鋒相對的對壘,而因該是在妥協中尋找平衡與融合。
看點五:巧克力、干果類繼續走紅,肉脯或成“爆款”?
根據記者對電商平臺的食品品類監控,發現紅棗、堅果、蔓越莓餅干等產品儼然已經成為網絡上月銷售超十萬件的“爆款”。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在紅棗、干果版塊有諸如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好想你等大型電商競爭激烈,因而整個品類市場空間也隨著這些企業的營銷力度遞增而擴大。
同時,根據糖酒快訊對今年食品市場消費趨勢的監控,我們發現近來如巧克力、肉脯、特色餅干等休閑食品也處于一個消費高峰,因此這種線下的消費趨勢必然會在雙十一期間成為這些品類的消費動力。
點評:隨著雙十一的網絡購物節的整體銷售規模與日俱增,也直接帶動了食品版塊銷售額的提升。如去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達1個億的三只松鼠今年便提出了今年銷售破兩億的口號。而雙十一呈現出的井噴式的消費爆發高峰特征,也讓雙十一成為觀測、判斷當前食品流行趨勢的最佳時機,更是食品行業近距離感知食品消費趨勢的絕佳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