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劉德華在電影中舉著酒杯贊美82年的拉菲,使拉菲成為現象級葡萄酒,不可復制。隨著中國人對葡萄酒的認識不斷加深,AOC、中級莊、列級莊逐漸在市場上走俏。葡萄酒消費一再升級,消費者在葡萄酒的品鑒及認識上逐漸提高,許多口感較好的酒莊酒逐步走入大眾視野。
葡萄酒發展的縮影
法國葡萄酒幾乎成為精品葡萄酒的代名詞,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識不斷加深,智利、意大利、格魯吉亞等葡萄酒走入大眾視野。AOC不再是大多數消費者的第一選擇,葡萄酒消費單價不斷上漲,中國葡萄酒迎來新一輪升級——酒莊酒。日前,中國酒業協會首批獲得酒莊酒標志的名單出爐,中國有了自己的酒莊酒。
為什么酒莊酒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重要理由?關于酒莊酒的概念卻鮮有消費者知道。生產真正意義上的酒莊酒,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釀酒葡萄必須是100%由自己種植和掌控;二是所種植的葡萄并不出售,而是全部用于自家葡萄酒釀造;三是釀造、灌裝全過程必須都是在自家酒莊進行,故酒莊也必須有自己的一流釀酒師和高超的釀酒技術,以保證葡萄酒的高質量。為了保證自家酒的品質優良和口味純正,大多酒莊都采用傳統的手工釀造方式。這是酒莊酒與一般葡萄酒的較大差別之所在。
以法國為首的葡萄酒生產大國,其葡萄酒產業最精華的部分則在于“酒莊”,有人說,酒莊葡萄酒是歷史的縮影。在法國,你不可能新創造一個酒莊。一塊面積可能只有一公頃的葡萄園,因為它的地理、地質與氣候條件,再加上每一個酒莊自身對葡萄酒的理解,足以為這塊土地的出產賦予一種獨一無二的特質。酒莊的姓氏延續著家族的榮譽,也傳承著屬于自己的釀酒哲學。
對此,2016年法國RVF盲品世界冠軍陳希認為:“法國很多小酒莊多由酒農經營,他們思想較為保守,沒有讓這些葡萄酒遠銷海外,卻愿意將更多的時間花在釀造本身。全法國的精品酒莊在中國銷量占不到葡萄酒消費總量的20%,去年只有13%,這13%代表法國葡萄酒87%的生產者。我堅信精品酒莊葡萄酒是未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方向。”
根據法國相關機構的推算來看,未來5到10年內,中國一二線城市的OEM及工業化灌裝葡萄酒消費將由現在的84%下降至60%;具有一定品鑒能力的消費者將由現在的5%上升至25%;精品葡萄酒的銷售額和利潤將由現在的28%提升到50%甚至更多。由此可見,酒莊酒或將成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
酒莊酒市場潛力大
美國《連線》雜志前任主編克里斯·安德森認為,只要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所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銷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甚至更大。即眾多小市場匯聚成可與主流大市場相匹敵的市場能量。這就是著名的長尾理論。
從中國目前的葡萄酒消費來看,工業葡萄酒仍然充斥著二、三線市場,OEM葡萄酒則以三線城市甚至鄉鎮作為主戰場。工業葡萄酒與酒莊酒相比,少了葡萄酒應有的美感。由長尾理論推算,中國葡萄酒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成為許多國家的“必爭之地”,在對華出口等產品結構來看,酒莊酒有所增加。盡管酒莊酒在中國仍屬“小眾”范疇,但多樣的酒莊酒帶來的市場份額無疑是巨大的。
葡萄酒和白酒不同,葡萄酒產品很難保持在同一標準上,同一莊園、同一塊地在不同年份生產出的葡萄酒口感、風味也有所不同,成就了每一瓶葡萄酒的獨特性。品鑒這種“獨特的個性”是葡萄酒的美之所在。工業葡萄酒定義了葡萄酒消費的“大眾”概念,那么,酒莊酒則展現了葡萄酒的個性部分。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迅猛,酒莊酒則是最近一兩年內才被國人熟知的概念。這與工業市場大力傳播“大眾”概念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