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酒持續盤踞的安徽市場,在進入本輪行業調整期的第五年,終于開始出現分化。
據酒業家記者獲悉,2016年的徽酒企業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部分徽酒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而部分徽酒企業卻在下滑的泥淖中掙扎。與此同時,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洋河、牛欄山二鍋頭等外來酒品牌,逐漸在安徽市場對應價格帶站穩并取得突破。
上述的變化可能意味著,徽酒市場變局呈現,地產酒割據的局面被動搖。
徽酒市場表現加速分化 數品牌上半年慘遭下滑
2016年是徽酒的分化之年,徽酒企業“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局面正在成為歷史,徽酒企業間的差距呈拉大的趨勢。
在徽酒四家上市公司2016的半年報中顯示,2016年上半年,古井貢酒和口子窖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且漲勢強勁;迎駕雖然凈利潤率有所增長但市場規模在下滑;金種子酒營收和利潤增長率繼續大幅下滑,與三家企業的差距逐漸拉大。
徽酒的其他全省性品牌,如高爐家、宣酒、皖酒等雖然營收和利潤數據不詳,但酒業家記者了解到,企業們也都在2016年遇到了各自的問題與瓶頸。以宣酒為例,其市場就遭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出現萎縮,目前在六安、淮北、蕪湖、淮南、蘇州等地有一定的份額。
古井貢酒的經銷商王伯濤(化名)告訴記者,今年的中秋和國慶期間,徽酒中就只有古井、口子窖的品牌酒還能走量,其他品牌除了基本的客情維系外,市場動銷都不太順暢。“今年除了古井,徽酒其他企業對經銷商支持力度都在下降。”
迎駕經銷商尚義祥(化名)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此事,他認為雖然口子窖對經銷商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但口子窖對經銷商實行不壓貨、不過度開發的政策,保證經銷商可以賺錢。“2016年,口子窖終端支持的費用在縮減,但古井對終端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古井作為八大名酒之一,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擁有先天的底蘊優勢,且企業長期持續地進行品牌和渠道投入,擁有暢銷數年的年份原漿系列產品,多年來市場相對比較穩定;口子窖持續深耕渠道和終端,核心產品長期處于安徽中高端產品知名品牌行列,因此也有自己固定的市場和消費群體。” 長期跟蹤安徽市場的一酒業咨詢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與這兩家企業相比,其他的徽酒企業在品牌、渠道的積累相對薄弱,且被消費者認可的產品相對單一,因此在面對行業變局和外來品牌強勢介入的大背景下,其抗壓的能力就相對較弱。
據徽酒上市公司的財報,2016年,古井會邁入年營收60億的大關,迎駕和口子窖的年營收會突破30億,金種子的年營收應在15億的規模;站品巧鲜泄局械娜⌒云放疲m然營收數據不詳,但某位對安徽白酒市場熟悉的業內人士根據上半年企業們的市場表現預測,宣酒全年含費用收入應接近10億、高爐家為4億-5億,其他企業營收應在3億元以下。這一數據雖然值得商榷,但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徽酒目前所面臨的尷尬。
洋河正成為徽酒最大的競爭對手?
與徽酒市場呈現兩極化趨勢同時發生的,是部分外來白酒品牌正在成為安徽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安徽白酒市正在進入地產酒與外來酒共存的時代。
徽酒的大商馬義(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安徽600元以上價位的高端白酒市場基本被茅臺和五糧液壟斷,兩者在安徽市場的年銷售額都在10億左右;300元—600元間價位市場主要是劍南春、古井和口子窖在角逐,其中劍南春的增長十分迅速,年銷售額在1.5億元左右;80元—300元市場主要是古井、口子窖和洋河在競爭,古井、口子窖年銷售額約在20億以上,洋河的年銷售額在10億元左右;60元—80元市場是安徽地產酒的天下,但這個市場正在逐漸萎縮中;50元以下市場,牛欄山二鍋頭和老村長占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
在酒業家記者的采訪中,幾乎所有的徽酒經銷商們都認為,洋河是對徽酒威脅最大的區外品牌。他們表示,洋河的主打產品與古井、口子窖基本重合,并且占據價格優勢,同時洋河是全國性品牌,品牌優勢顯著、市場策略積極、產品及渠道利潤高、渠道與終端運作能力強,對徽酒企業極具殺傷力。
尚義祥在采訪時告訴記者,徽酒正在經歷最為艱難的時期,隨著外來品牌的加速蠶食,除了古井和口子窖會繼續向前發展外,其他徽酒本土企業都有掉隊的危險。“2015年,我的公司實現了2000萬的銷售額,主要就是做迎駕;2016年預計可以實現3000萬的銷售額,但其中50%來自于2016年新代理的五糧液的貢獻,也就是說從我公司的角度來說,迎駕的銷量是下滑的!”
品牌局限性正成為制約徽酒升級的關鍵因素
對于上述的觀點,安徽上上酒業總經理慕舒并不認同。他表示,安徽酒業非常復雜,區外品牌想進入難度相當大。他認為在“禁酒令”的限制下,高檔酒(300元以上價位)及以上價位產品的增長會十分緩慢,而古井和口子窖據有主場優勢。在中高檔酒和中檔酒市場,徽酒全省性品牌企業網點覆蓋全省各區域,地方性酒業則牢牢控制企業所在地市場,外來品牌進入的難度和成本都很高。“目前進入安徽市場的區外品牌,只有洋河達到一定的規模,其他企業的規模對安徽市場的影響有限。” 慕舒認為,區外品牌在安徽市場80元-300元價格帶的占比超過40%時,才能說徽酒割劇的局面被打破,“至于高檔酒市場一直都是‘茅五’的天下,在安徽市場討論高檔和名酒的市場份額沒有意義。”
但大部分安徽白酒的經銷商對此并不樂觀,他們認為,徽酒的品牌局限性會成為徽酒產品和價格升級的關鍵制約因素。
馬義告訴記者,徽酒的產品長期集中于300元以下價位,而且實際的銷售價常低于銷售指導價。同時,“徽酒”間的競爭十分激烈,高網點、高促銷、高鋪貨、人多幾乎存在于所有企業,價格透明和倒掛長期存在。 徽酒給消費者的整體感覺是不值錢、低價位,想提價和產品升級十分困難。
尚義祥認為,徽酒整體在缺乏張力、模式僵化的同時,還存在管理失序、市場騰挪空間有限的問題。他表示,徽酒間的長期促銷給了業務人員截留費用的機會和空間,部分業務人員借此牟利。同時,徽酒品牌過多、競爭激烈,導致徽酒的主要市場基本在省內。在品牌乏力、模式僵化、管理失序、市場騰挪空間有限的綜合作用下,徽酒產品升級和保衛大本營的難度和成本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