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以來,有著中國白酒行業領軍老大,酒界標桿的茅臺似乎動作頻頻,新聞不斷。首先是斥資2500萬進軍電商,緊接著是進軍中低端市場,接著是以“金獎百年,香飄世界”為主題的茅臺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周年海外慶典活動啟動?戳10月14日重慶商報一篇關于茅臺賴茅在重慶諾亞方舟游輪上推出重慶地區兩款新品——賴茅傳承和賴茅重沙,標志著賴茅正式回歸的新聞后,一直在筆者心目中的高大上形象多少有點不相適應,總有種霧里看花的感覺。
不做中低端真的就沒活路了嗎?
隨著“八項規定”的實施,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因國家限制“三公消費”受到嚴重沖擊。針對高端消費明顯降溫的現狀,茅臺及時做了市場分析和調整,力求把公務消費減少銷售額降到最低,在刺激商務消費領域挽回了部分損失。
在全國白酒都未徹底走出低谷的時候,茅臺發力中低端市場是真的沒有錢了,還是怕五糧液動搖老大的地位,不會是怕有朝一日五糧液超越自己有失面子吧。
筆者認為身為白酒老大的茅臺發力中低端市場不是面子上的事,而是戰略轉移罷了。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來看,2014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同比增長0.87%;發酵酒精累計產量同比增長7.69%;飲料酒產量同比下降0.08%。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計2602家,其中虧損企業327家。從數據看得出,自從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實施以來,白酒行業延續不景氣狀態。
但是從茅臺集團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月30日,茅臺酒銷量同比增長22%,銷售收入增長12.2%;茅臺系列酒銷量增長137.6%,銷售收入增長92.1%。茅臺作為中國白酒的領軍品牌似乎率先走出了低谷。
各項數據證明,茅臺不是沒錢了,也不是地位動搖了。但在全國白酒市場都不景氣的今天,一直做高端的茅臺主動放下身份去與做中低端市場的企業爭搶市場意欲何為,我真的看不懂。
重啟賴茅劍走偏鋒真不知道傷到了誰?
賴茅商標是1982年國家出臺商標法時,由茅臺集團申請注冊的,不過2005年,因茅臺酒廠連續3年停用“賴茅”商標,商標局注銷“賴茅”商標。此后數年,在被茅臺停用和“雪藏”期間,“賴茅”商標處于“無主”狀態,因而亂象叢生。近年數百家酒企打著“賴茅”旗號進行生產,產品良莠不齊,在消費者心中,賴茅早已不是最初的賴茅了。
另一方面,茅臺的系列酒產品,如低端的王子酒、迎賓酒,中端的漢醬、仁酒等,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市場、成熟的網絡和成熟的經銷商,這個時候重啟賴茅,會有一種自己人搶自己人飯碗的嫌疑。
筆者看來,如果茅臺能在2010年或者2011年去運作賴茅,去打假去整頓市場的話,效果必然好于現狀,現在重啟賴茅著實要費一些人力、物力和財力了,至于效果如何,將拭目以待。
如果茅臺重啟賴茅做低端對快速占領中低端市場是一種戰略的話,用賴茅比作一把劍的話,那這把劍極有可能是把雙刃劍,給別人造成重創是也可能傷到了自己,傷到了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中低端品牌。這一點,我真的看不懂。
難道真的要以犧牲品牌搶市場嗎?
茅臺作為中國的國酒,無疑是行業頂級品牌,這是一個無可超越的境界,不僅其他廠家望塵莫及,茅臺自身既無超越的必要,也無超越的可能。
現在,大多消費者在消費時仍選擇了茅臺酒,從中不難看出茅臺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經過近幾年對消費者消費信心的培育,除過原來的政務消費的沉淀,一批新的商務消費和大眾消費好不容易才培育起來,茅臺在人們的心目中依舊神圣,依舊神秘。
從理論上講,茅臺推出低端酒,能夠滿足廣大普通酒民品嘗茅臺酒的愿望,實際上也存在著極其廣闊的市場空間。從銷售利潤角度看,絕對是值得一做的好事情,但涉及到茅臺酒的品牌形象塑造,如此低端酒必然是對茅臺品牌的巨大傷害。
茅臺酒的真正消費群體,如果看到街邊小店都喝茅臺的酒,那種優越感就蕩然無存了。
這時,如果茅臺推出低端酒,進軍中低端白酒消費市場的話,想一想當年推出“茅臺王子酒”和“迎賓酒”之初遭遇的尷尬就知道是否傷到了消費者的感情。
就心中存在的疑問和顧慮,筆者通過茅臺官網“在線問答”欄目留言向茅臺公司征求解答,未獲回復。
以犧牲品牌為代價搶占中低端市場,茅臺這次我真的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