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白酒行業在經歷了多年的深度調整期和行業格局重塑之后,迎來了復蘇。隨著國慶、中秋以及年底白酒消費旺季的先后到來,一線白酒企業都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與之相比,在消費者品牌意識的提升,物料成本上漲等背景下的區域白酒企業卻面臨著銷售區域的擠壓式競爭,在白酒消費的旺季來臨時顯現出生存危機。
2017年上市酒企半年報顯示,多數酒企實現了正增長。白酒行業一線龍頭企業,貴州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都在高端白酒量價齊升的背景下,取得了較好的業績。
有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茅臺醬香酒提前完成全年43億元的銷售任務,銷售額、銷量同比增長226%和153%。9月20日洋河股份已完成全年任務,中秋配額已經基本搶完。對行業發展,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近期判斷稱“大環境來看,白酒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成長周期”。
袁仁國援引行業數據稱,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683.5萬千升,同比增長6.6%,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1.68個百分點;白酒銷量685.3萬千升,同比增長6.48%,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1.2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275.47億元,同比增長13.68%,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4.0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92.94億元,同比增長23.5%。
除了領漲的傳統高端品牌,在旺季面前,劍南春、郎酒等次高端品牌也呈現銷售上揚態勢。在雙節期間,劍南春調整了核心單品水晶劍價格,標價最高提升至433元/瓶。二線名酒也均有不同程度漲價現象。
就以往經驗來談,隨著第四季度的到來,次高端白酒需求量加大。加之環保壓力逐漸加大,今年以來對印刷包裝領域限產、造紙產業控制嚴格、紙漿價格上漲等因素傳導,紙箱和紙盒包裝的成本上升。同時,在貴州茅臺、五糧液等一線龍頭業績不斷增長之后,次高端白酒也被市場和業內看好。隨著下半年旺季的到來,白酒行業發展有望再加速,其中“茅五瀘”的業績確定性較強,次高端優質酒企的業績彈性較大。
與高端、次高端白酒“價量雙提”相比,區域白酒和二三線白酒市場則顯得有些 “難過”。這主要是因為行業調整期殘酷的競爭迫使中小酒企面臨倒閉窘境,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將持續被驗證。以往縣級酒廠靠縣級市場能做到千萬級別,靠地級市場做到幾億級別,隨著一二線酒企將渠道、服務下沉到縣城、鄉鎮,縣級酒廠面臨一線酒企的殘酷競爭,抗分險能力弱的酒企和經銷商被迫出局。
隨著互聯網信息的普及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消費者對白酒消費也有了更多的品牌意識。高端產品更受消費者青睞,而在生產成本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酒企生產低端白酒就是在賠錢。
從2017年上半年白酒行業上市公司收入情況來看,凈利潤增幅顯著,這主要是由于高端酒價格提高帶來利潤率的提高。不過,業績增長需要白酒行業付出很大的代價,一是一線酒企在升級產品結構的同時幾乎放棄了中低端產品的開發,二是一線酒企業績增長帶來二三線酒企生存環境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