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名優酒的低度化能否成為新風口?
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長為市場消費中堅力量,白酒新生代市場的開發正釋放著強烈的信號。新中產消費觀的最大特征是理性化傾向明顯,更傾向于內在消費,包含方便、舒適、健康、新鮮等元素。
“現在是一個搶份額的時代,五糧液的打法感覺是全價格帶、全產品概念、全包裝形態、全技術流派持續的跟進。”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表示,年輕化的消費人群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低度酒符合年輕人又要刺激、又要健康的消費習慣,低度和果香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風口。
目前,《濃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報批稿)已進入意見綜合匯總和反饋處理階段,標準有望在年內出臺,根據《濃香型白酒》 ,白酒高低度酒界限將被明確。
高低度白酒的界限設為45%vol其中:
高度酒:45%vol≤酒精度≤68%vol;
低度酒:25%vol≤酒精度<45%vol。
“酒度降低是必然,低度白酒的發展成為必然。”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曾公開表示,隨著消費文化、消費需求變化社交性飲酒成為主流,喝酒頻次增加,喝酒量提升,好酒的標準演變成不上頭、不口干、低醉酒、醒得快的核心訴求。
“名優白酒低度酒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借力此輪消費升級下名酒板塊的強勁復蘇而形成近期的一種低度成像現象,但是以此輪周期內的短波曲線而確定低度酒迎來行業風口尚缺乏更具說服力的支撐。”徐廣生認為:低度酒未來是否會成為行業風口,目前定論為時尚早。
首先,從此輪名優白酒低度增長態勢來看。
43度飛天茅臺是由于主品類缺貨造成的區域低度快速增長現象,而五糧液的低度策略是出于產品結構優化來保持主品類業績提升而擴大輿論的需要,二者間的低度增長現象與形成應各有內因。
無論是38度國窖1573、43度飛天茅臺還是低度五糧液,都脫離不開高端名酒所具備的一個名優白酒的品牌共性。而名優白酒板塊正是此輪復蘇最大受益者,品牌借勢,高低受益符合低度增長邏輯。
其次,名優酒的大盤拉升放大了主品牌低度產品的價值。
名酒成為一種資源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這種趨勢下,名優白酒板塊開始受到業內、外關注,并由此關聯細分到酒度很正常。行業關注主要因為名酒整體削減副牌的基礎上而引發的對增長產品本身的構造追溯。由于整體性看好,在尚未得出結論的前提下樂觀預測,其實也并無不妥。
再次,區域不同造成的酒度消費差異不能成為低度化的例證。
西南與華東、華北與東北地區的高低酒度的飲用消費習慣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所形成的酒度消費差異成像尚未凸顯低度名優白酒就是未來發展趨勢的行業舉證。
威士忌與白蘭地的酒度是有別于國內的高度白酒,歐美、東南亞市場遲遲不能完成布局,不可否認應有對中國白酒酒度認可的成分存在,但是絕非是最核心因素。酒精飲料的傳統飲用習慣、歷史文化所形成的消費理念是一個多維成像的結果。以中國名優白酒酒精度高所以就無法實現中國白酒國際化的說法明顯缺少力度。
最后,從名優白酒的消費市場角度分析。
50后到70后名優白酒消費者與新生代消費群體是存在白酒度數的影響差異;ヂ摼W電商的酒類消費報告具有線上消費的參考性,但是不具有行業整體的借鑒性。以不到60億元的眾多非名優白酒參數來論證6000億元的白酒大盤,顯然不具備客觀性與嚴謹性。
徐廣生指出,作為有著上千年積淀的中國名優白酒,既要清醒地意識到這個行業屬性原理,更要清晰地把握好行業轉型升級期間的方向。白酒就是白酒,在此輪的行業成長周期內,財務成本可以測算,項目損益可以測算,但是企業的時間成本、機遇成本與戰略失誤帶來的疊加效應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