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白酒板塊以36.8%的絕對正收益跑贏大盤26個百分點。其中,貴州茅臺的股價突破500大關,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優酒企的股價增幅也超過50%。
如同資本市場一樣火爆的還有商品市場。茅臺今年上半年的重點之一便是控制價格過快增長,普五的價格逼近千元;洋河股份表示,公司在9月底前已完成全年任務,中秋配額已經基本搶完……茅臺集團、貴州茅臺董事長袁仁國表示,如今“白酒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成長周期”。
相關行業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683.5萬千升,同比增長6.6%;銷量685.3萬千升,同比增長6.48%;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275.47億元,同比增長13.68%;實現利潤總額492.94億元,同比增長23.5%。
本輪白酒行業復蘇始于以茅五為代表的高端酒,隨著飛茅、普五價格的提升,次高端白酒也實現較快發展,但很明顯并不是所有的白酒企業都這樣好運,從整體看,如今行業整體呈現擠壓式增長狀態,馬太效應明顯。
產品結構升級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9家白酒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25億元,同比增長20%,除皇臺酒業(000995)、金種子酒(600199)以及青青稞酒(002646)外,其余酒企的營業收入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在今年春糖會上,盛初咨詢的董事長王朝成表示,近階段白酒行業呈現“價漲量跌”的量價分離態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優酒企已著手拓展其高端酒產能,白酒行業產品結構升級或更加明顯。
由于本輪白酒行業復蘇的主要動力為大眾消費,在消費升級的影響下,行業復蘇始于高端白酒,飛茅、普五等高端白酒的增長為次高端白酒的增長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與上一輪白酒上升期不同的是,如今的白酒行業進入擠壓式生長階段,不少生產低端白酒的中小企業仍舊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壓力。
與“黃金十年”相比,如今名優酒企的適應能力更強。各地紛紛實行的“禁酒令”對名優酒企的銷量影響有限。國泰君安的研報顯示,本輪白酒復蘇主要靠大眾消費驅動,三公消費只是營業外收入。袁仁國曾公開表示,目前茅臺酒的公務消費已降至1%。
今年上半年,國稅局發布最新白酒消費稅征收管理工作通知:自今年5月1日起,白酒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核定比例由以前的50%-70%統一調整為60%。
太平洋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黃付生在研報中指出:消費稅主要影響中低端白酒的盈利能力,對高端白酒的影響有限,“一方面,高端酒的凈利率普遍更高,因此消費稅提高相同比例,對凈利潤增速的影響要低于中低端白酒;另一方面,高端白酒品牌力更強,消費者經濟水平更高,相較于中低端白酒提價空間更大,更有可能通過提價方式消除消費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