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各大酒企的半年報相繼公布,“茅五洋”三足鼎立格局依舊,各大名酒緊隨其后如故,酒市一片漲聲。如今的中國酒市呈現出強者恒強,群狼虎視的激烈競爭景象。而業內的地方酒企仍存在許多,他們有些發展的也并不差,地方酒企面對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是如何存活的呢?我們不禁深思,在筆者看來地方酒的生存之道有以下幾條。
終端與品牌良性反哺
掌控終端是每個企業的夢想,不僅意味著企業更加接近市場和消費者,掌握市場動態,同時也有助于企業的戰略定位與決策?邕^經銷商這道大門,直接掌控終端,對企業的發展意義非凡。勁酒雖已成為全國品牌,成功的范例仍值得借鑒。作為定位小眾化的保健酒,勁酒卻可以每年都保持業績的穩定增長,這全得益于他們對渠道的拓展與終端的掌握。近年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大企業意識到了終端的重要性,紛紛布局,茅臺提出“133”品牌戰略及醬香系列酒“5+5”市場策略打造黔、豫、魯、粵等核心市場,開發滬、浙、蘇、蜀等潛力市場;五糧液積極響應提出“百城千縣萬店”工程,優化渠道布局,構建產品核心營銷渠道;洋河則爭鋒相對提出“522”極致工程和新江蘇市場計劃。
大企業發力市場終端,強化渠道建設必定會影響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地方企業的產品競爭力遠遜于大企業,但地方小企業真的是完全不堪一擊嗎?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地頭蛇”有著親近終端的優勢。大企業的布局收效需要周期,但地方企業早已將渠道為王奉為鎬鎳,此中深意早已了然于胸。這也就難怪往往在一些縣市逢年過節出現“XX王子酒、X糧春賣不動,地產酒卻走俏”的現象了。地方企業在當地的終端遍布,品牌傳播可謂盡人皆知,大品牌即使實現終端布局,但其終端的影響力多依賴于品牌本身價值,終端難對品牌的反哺,而中小企業終端與品牌則早就形成了良性互動,互相提升。筆者拙見,在終端的掌控力與競爭力上,地方酒企略勝一籌。
地方企業多年深耕,品牌認可度強
曾經聽一位體育記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運動員有兩種,一種是保存優點,彌補弱勢,最終全面發展的運動員;另一種是忽視劣勢,將自身優點無限放大的運動員”。在產品硬件不占優勢的市場條件下,地方企業無疑得做后者,將自己的優勢無限放大,才能立足市場。地方企業在明確市場定位后,在市場競爭中,首先要堅持深耕地方市場,此舉不僅會將經銷渠道系統化,而且會持續培養出一大批忠實的產品粉絲。其次,企業產品價格要親民,服務要周到,努力與消費者之間結下超出購物行為的友誼,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對企業的認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企業只有繼續放大自身優勢,堅持深耕市場、緊抓消費者需求的思路,同時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才能生存于競爭日益激烈的酒業市場。
任憑大企業風起云涌,地方企業要堅定思想,深耕市場,強化終端。中國的酒業市場很大,容得下眾多地方企業發展,消費者需要茅臺、五糧液等高端名酒,也需要景芝、泰山這些地方名酒。市場競爭瞬息萬變,地方企業萬不能故步自封。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核心,生產安全、高質的產品。地方酒企的生存之道簡單但卻真誠,希望地方酒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取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