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意在探討茅臺中報數據以及近期貴州茅臺的種種背離現象。不構成對企業經營、酒業股票投資之任何建議或暗示,據此操作后果自負。庖丁解酒特此聲明。
茅臺中報數據
茅臺中報,一如繼往的好。我們摘取了以下幾個比較重要的財務指標,除了預收款較明顯的下降外,其它指標均繼續表現為強勢。
1、營業收入
上半年共實現營收333.97億元,同比增長38.06%。其中:一季度174.66億、二季度159.31億,分別同比上年同期增長31.24%、46.41%。
2、扣非凈利
上半年茅臺扣非凈利潤為158.84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0.82%?鄯莾衾麧櫬蕿47.56%、毛利率為90.94%。
3、凈現金流
上半年經營性活動凈現金流量凈額 177.3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55.72%。同樣,財報顯示應收票據為零,較去年同期減少16億多。
4、預收款項
上半年預收款為99.40億,較一季度末 131.72億下降了 24.54%、較期初下降了31.11%,較上年同期的177.80億元更是巨降了44.09%(很意外)。
5、銷售層面
此外,庖丁解酒認為基于銷售層面的數據也值得留意,有助于了解貴州茅臺動態的經營過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基酒產量
上半年披露茅臺基酒產量 30422噸,系列酒基酒是 9042噸,共計39465噸。茅臺酒上半年產量明顯在大幅提升(接近2017全年茅臺酒42828噸的71%,很意外)。
產品結構
茅臺酒營收 293.83億、系列酒營收 39.93億,系列酒貢獻已達到了 11.96%、同比上年同期增長55.92% ,系列酒近三年延續超高速的增長態勢。
渠道分布
直營收入25.78億、批發307.99億,直營比例貢獻僅為 7.74%,略低于上年同期的10.54%,稍意外。
客戶結構
客戶數量為3333家,其中:海外客戶數量為118家,占比為3.54%;海外銷售貢獻10.31億,占比僅為 3.09%。
費用投入
上半年銷售費用為21.99億、管理費用為24.60億,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9.52%、21.07%。 銷售費用增幅驚人,很意外。
茅臺的背離現象
近2個月以來,無論是股市上,還是線下市場,圍繞貴州茅臺出現了許多話題、新聞,白酒行業也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
基于近20年酒業從業經驗,庖丁解酒也觀察到是一些異常的跡象,這些跡象與我們通常慣性思維下所理解的茅臺(及趨勢)略有不同,用股市術語來講,出現了“背離”。
一、線下價格不受控,與廠方的期待是完全不符。
所謂的官方指導價、掛牌價1499元,是完全失真的。不管茅臺廠方愿意相信與否,飛天茅臺酒的價格一直都不受控。事實上,實際市場價格及瘋狂,已非常的接近2012年“ 頂峰時刻 ”的情形。
線下批發價格,部分地區已近1800元/瓶。
線下零售價格,實際已超2000元,一瓶難求,或需搭賣。
線上零售價格,京東、天貓上飛天茅臺售價也在2200元左右。
前天,看過知名私募投資人董寶珍先生的一篇文章,認同其對渠道改革滯后的觀點論述,但對“茅臺價格的控制權應該在茅臺酒廠 ”這個說法不認同。
庖丁解酒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茅臺酒非必需品,不可能去遵循計劃經濟手段,以行政命令來控制價格。而只能是采用市場手段,不斷增加供給或者提高價格,才能一定程度上緩解、抑制供需矛盾。
庖丁解酒以為茅臺酒廠有管理價格、維護市場秩序的權力與責任,但價格控制權早以讓渡給了由消費者、投資者、渠道商、投機者共同組成的市場主體。
二、線下拍賣、排隊搶購現象,顯出茅臺早已過熱了
如果沒記錯的話,2011年前后白酒行業曾掀起過一股“拍賣風”、“收藏熱”,以酒會名義、鑒賞名義、捐贈名義,行炒作之風。
今年以來,庖丁解酒亦觀察到已經有一些過熱的苗頭不時在閃現,且以極端的形式在呈現。
據錢江晚報報道,2018年7月12日,在杭州西泠印社的一場拍賣會上,一瓶陳年茅臺酒拍出了172萬元的天價。
微信朋友圈瘋傳,2018年8月6日,湖南長沙雨花區某茅臺專賣店執行茅臺酒廠“夏季優惠100元,消費者滿意100分”讓利活動,差點引發踩踏事件,到場民警維持秩序勸說無果,不得已向天上開一槍。
最后,該活動全國范圍終止。
按理說,這次“優惠100、滿意100”的茅臺酒促銷活動,茅臺酒廠本意或是讓利于真正有需求的茅臺消費者,從線上商城轉線下直營門店,是為了能更好的貼近消費者、服務消費者。
良好的出發點,差點釀成事故。
飛天茅臺酒市場價格在2000元以上,而本次促銷讓利價格為1399元、限三天,超過30%利潤,怎能不叫消費者、投機收藏者、黃牛們瘋狂。
這個道理或現象,在房子上早被證明了無數次,二手房價格高過新房,但新房受政府指導價壓制,新舊房子間的巨大價差誘惑,如何叫人不瘋、不狂。照這樣下去,以后買茅臺酒,只怕也要搖號、也要抽簽?
三、茅臺股票持續大幅調整,與瘋狂搶購相背離
與線下瘋狂搶購茅臺酒不同,自今年6月12 號創下792.5元的高點后,貴州茅臺股票近期也在大幅調整,這說明機構投資者在貴州茅臺股票上,出現了較大分歧,表現為:二季度加倉多、近期減倉多;(滬港深通)內資減倉多、外資加倉多。
第一大重倉股。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二季度公募基金繼續在大消費及醫藥上抱團,貴州茅臺為偏股型基金機構的第一大重倉股。
持續調整之中。8月2號茅臺公布了半年報,但是靚利數據依然不能阻止股票下滑及持續調整的態勢。
內外機構有別。據滬深港通數據統計,近半年來,內地資金持續流出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大白馬,QFII、外資則持續不斷的加倉A股,仍在不停的加倉茅臺、五糧液等藍籌股。(但近三天外資在減倉)
四、茅臺高管似暗示降速,與中報不設上限不符
茅臺董事長李保芳書記7月23日內部講話中提到,“增速不能年年這樣,實際上50%的速度相當于百米沖刺,這個消耗還是很大的” 。這似乎在暗示茅臺即將進入一個降速、勻速發展的階段,要給市場提前降降溫。
但是,庖丁解酒同時注意在貴州茅臺2018半年報中,是這樣描述下半年的經營策略:下半年,公司將繼續堅持 “ 能快則快,不設上限,不留后路 ”。
這又說明什么?說好的攜手五糧液2019年同赴“千億之約”的,難道要提前至2018年實現? 按庖丁解酒的測算,茅臺集團2018年是完全可能實現千億目標,甚至是容易的事。
過千億,對于省地兩級政府與企業自身的意義,顯然是不同的。于是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是內部經過幾年超高速發展后,需要著降速、勻速、持續、穩定的理性發展訴求(降速),一方面是來自政府的期待可能是提前實現“千億目標”(加速)。
五、預收款同比大幅下降,與線下一貨難求不符
如果剔除預收款的調劑影響(31.12億)、剔除茅臺酒平均18%的漲幅,上半年茅臺營收及凈利潤同比增幅是十分的不明顯,這讓投資人不淡定了,意味著延續了兩年多的上升勢頭,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
上半年預收款99.40億,較期初下降31.11%、較上年同期下降44.09%,數據環比、同比均大幅下降,完全超出市場預期,這讓茅臺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
茅臺廠方的解釋是為減輕下游經銷商資金壓力,而調整了按合同額度、提前打款的慣例,改為按月打款、現金打款所導致的。
不過,庖丁解酒以為這一措施對當前茅臺控價難的頭痛問題,可能是不利的。
茅臺酒經銷商絕大多是不缺錢的。
基本上是各地大商、自有資金。即使缺錢,飛天茅臺是硬通貨、茅臺經銷權是硬信用,融資、銀行貸錢,應該方便、成本不會高。
茅臺酒經銷商最擔心的,非沒錢,是沒貨。
按月打款,經銷商會產生更強烈惜售心態。
讓經銷商按合同額度提前一季度或半年度打款,經銷商心理是“款已經打了,貨總會有的”,同時讓經銷商背負一定的資金壓力、周轉壓力,客觀上會有更多的出貨沖動。
反之,全額現金、按月打款、按月提貨,經銷商可能擔心沒貨、擔心公司政策會變,有貨時也要盡量多“捂一捂”。
六、茅臺狀告商評委及同行,與行業龍頭形象不符
近日,貴州茅臺因申請注冊“國酒茅臺”的商標未能通過,進而訴諸法律,將商評委(國家行政機關)、同行31家企業及個人告上法庭,引起高度關注。
不過,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庖丁解酒以為任何企業通過司法手段,公平、公開、公正的保護或爭奪潛在的商業利益,都是非常正當的。
認定(馳名)商標,有申請、司法兩種途徑。通過司法、法院裁定形式,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認定,在業界是有很多的成功案例的。
“ 國酒茅臺”,通過向國家商標局申請途徑,努力了17年無果,轉而走司法途徑,有什么錯呢? 事實上, 國酒茅臺的廣告語,一直使用了多年,也不見有人來禁止。
焦點之爭,在于商標中出現的“國酒”。 名字中帶有“國”、“中國”的品牌,還有幾家的,如:國窖1573、中國勁酒、國臺。
國酒,一旦注冊成功,將具有排它性、壟斷性。這是在業內為所同行所不能接受的,濃香國酒(瀘州老窖)、大國濃香(五糧液)、清香國酒(山西汾酒)、綿柔國酒(洋河)等的訴求怎么辦,產生異議是必然的。
國酒,是否僅指茅臺?茅臺是否具有唯一代表性? 國酒的評定標準也難認定,是營收或產量最大的,還是價格最貴的? 是廣告投放力度最大的,還是飲用群體最多的?是最早誕生的? 還是以香型來論?
在這條新聞里,如果原告不是茅臺,如果被告不涉及商評委,這件事可能不會那么的受媒體到關注,不過是一樁正常的商標官司而已。
茅臺選擇司法訴訟來爭奪國酒商標,與其一慣的社會形象與氣質,嚴重不符。
(及時撤消訴訟,政治正確,為所有人都解了套。國酒與否,不會有結論,也遠沒那么重要。國酒商標之爭,料不會再提及,實際該咋做還咋做)
拐點在隱現
庖丁解酒并非在此羅列和分析茅臺的不是,而是透過茅臺中報數據以及近期環繞在茅臺身上的種種“跡象”,企圖找出這背后意味著什么。
(在系列酒的看法上,庖丁解酒固執的認為茅臺醬香的系列化、低端化,有稀釋品牌之嫌。茅臺醬香系列酒的依附式的成長邏輯是存在瑕疵的,高速成長性可能不具有持續性,動銷、庫存問題或不可避免)
(如許多茅粉、價投一樣,庖丁解酒依然不改對貴州茅臺的印象,高營收、高凈利、高毛利率、高現金流、高增長,擁有獨一無二的定價權、足夠深與寬的品牌護城河、供不應求的產量稀缺性、歷史不可復制性的紅色基因,無人匹敵)
基于曾經的從業經驗、類比2012年前后情形、外加行業絕對龍頭的茅臺身上的種種背離現象,庖丁解酒不由的產生了杞人憂天的焦慮,難道酒業拐點正在茅臺的狂熱中向我們走來?
價格或在觸頂。
其一,飛天茅臺價格已接近2012年的高點,若非茅臺廠方的兩年以來的高壓限價管制,只怕早已超過歷史的最高點2500元。
其二,價在量先。今年以來高端酒普五、國窖在控量、提價,但提價效果并沒有前兩年表現好。茅臺的瘋狂上漲,并沒有繼續帶動普五、國窖的同步上漲,這或表明高端酒在量上的需求,可能正在趨于穩定狀態。
炒作之風猶甚。
飛天茅臺搶購潮、拍賣風一再重現。長沙某茅臺專賣店門前的一槍,注定將作一個標志性的事件,載入中國酒業發展史冊中。
誰在買茅臺?因何種需求買茅臺?在當下的這個時間點上,參與飛天茅臺搶購潮的人群,不都是參與炒作嗎? 買不到飛天年份,就炒系列酒的年份。
分析茅臺酒消費,庖丁解酒認為不能再套用政務、商務、民用這個框架了。當下購買飛天茅臺酒,不外乎以下四種情形:馬上要請客的即時性需求(單次量少,真需求)、為喜事大事提前準備的儲備性需求(單次量相對少,真需求)、純個人興趣的收藏性需求(單次量少,真需求)、為轉手差價的炒作性需求(單次量或大,假需求)、為資產保值的金融性需求(單次量大,假需求)。后兩者假的需求,是出于炒作性需求、保值性需求,追漲殺跌、屯貨居奇,極不穩定,是茅臺酒線下最要管制的對象。
飛天茅臺酒與茅臺股票,是較少的能在股價、酒價上,形成雙升雙殺、相互催化效果的特例。股價不斷上漲,會強化線下酒價的剛性預期、引來更多的人來搶購。酒價的不斷上漲,也在催化股價的飆升。(反之亦然)
外部擾動更兇。
2012年,導致酒業崩盤,有兩大外部因素。塑化劑事件,只是導火索。中央的反三公反腐敗消費,是催化劑,加速政務消費的崩潰,進而引發高端白酒量價齊跌、行業全面的深度的痛苦調整。
2015-2018年,酒業再崛起邏輯在于供給端的去庫存完成以及二三級城市的消費升級。
2018年,內外交患。中美貿易戰、金融去杠桿、國內經濟下滑、房地產投資下滑、近期社融社零數據都在下滑。
出口受困、固投降速,而房地產透支了、鎖定了居民大部分消費潛力,一旦房價回調將進一步打擊消費積極性,國內消費也正在面臨問題,而這些必將逐漸反應酒業消費上,外部因素又一次在需求端上影響白酒行業。
后序
拐點是否出現,可能只是一種焦慮?赡苁俏覀兿攵嗔,而想的多原因, 是我們曾有過酒業20年經歷,看到似曾相識的情形,不免會多一些憂慮。
未來,不用悲觀,即使站在當下白酒板塊大幅向下調整之際。短期看,2018年白酒上市公司中報大概率上都能繼續保持高利潤、高增長。長期看,符合消費升級、產業集中度提升這兩大邏輯,擁有定價權的中高端白酒,未來更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