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柔酒”走的正是一條“專氣致柔”的道路,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貫徹到釀酒的過程之中,使其復歸純真、純樸。
“淡雅濃香”的特點是“甜”“綿”“軟”“凈”“香”,而其著力點在于象征口味的“甜”“綿”“軟”“凈”上,將“香”放到了后面。也就是說,淡雅濃香型的白酒風格其實是綿軟與協和、完美和完善。這,恰恰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酒中真味。
作為黃淮名酒帶的領軍企業之一,洋河一向有著“綿柔3D”的特征,即綿爽度、舒適度、柔和度,飲之沒有任何生理與心理負擔。原因就在于其對“專氣致柔”的把控,而其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獨特的濕地生態氣候堪稱企業之“精氣”,洋河將之匯聚在一起,把白酒釀制出了“最柔和”的狀態,使其口味達到了一種非常和諧的狀態。
如此一來,洋河就跳出了“以香定型”的思維窠臼,貼近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淡化香型、以味為主,釀造出了不可復制的“綿柔”經典,演繹出了難以超越的“綿柔”傳奇。
“柔”之術
《道德經》第七十六章說,“守柔曰強”。意思是說守住了“柔”就能變得強大,這與上文中提過的“以柔克剛”中蘊含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是一個道理。老子在《道德經》中屢次提到,“柔弱者生之徒”“柔弱處上”,那是因為老子在“柔”中看到了恒久的力量、成功的力量。
老子對“柔”的理念,體現了一種大智慧。在“柔”中尋找恒久的生命驅動力,一點一滴、一步一步地去歷練,去積蓄能量,最終定然能夠獲得成功。因為,“柔”中蘊含著人生的大智慧,體現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柔”,是在正確認識自己實力的基礎之上,體現出的低調平和,是默默積蓄力量的一種狀態。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以“柔”為攻略,可以巧妙地借勢、避開無用的爭端,用最小的成本和代價,實現自我超越。而黃淮名酒帶的白酒企業,深諳此道。
“守柔曰強”可以表現為兩個層次:一是在低谷時保持一種韌性,使自己慢慢地、不斷地變得強大,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如此了;二是在高峰時維持一種虛己性,在發展的過程保持一種彈性空間,不斷地對這一空間進行清理,摒棄陳舊的、腐朽的事物,注入新鮮血液,補充新的生命力與活力,畢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因此,黃淮名酒帶剛剛崛起時,眾白酒品牌各有其韌性;當黃淮名酒帶已成為與長江名酒帶、白酒金三角鼎立的產業板塊時,眾白酒品牌各有其虛己性。總的說來,黃淮名酒帶的白酒品牌,一直致力于適應市場與消費者,在“柔”中尋找到了產品推陳出新、渠道創新、品牌拉動、頂層設計等生命驅動力。
黃淮名酒帶開創了以“淡雅”為主的白酒風骨,洋河以“藍色文化”為產品背書、古井年份原漿重新定義了好酒的鑒賞標準。近年來,更是涌現出了洋河微分子、雙溝莜清、古井亳菊等健康白酒。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日漸深入,白酒電商化已經勢不可擋,但白酒行業與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并不順利。而黃淮名酒企業卻打破了這一局勢,不僅在行業內最先“吃螃蟹”,而且還吃得很美。
而今,黃淮名酒帶的產業生態已經初具規模,各白酒企業在品牌拉動上所做出的努力已經小有成效,比如洋河的“新國酒”之夢、古井的跨區域合并、仰韶的陶融香、景芝的“百億夢想”、花冠的“名酒工程”,等等等等。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頂層設計關系著它的最終發展水平與目標。黃淮名酒帶的各白酒品牌的頂層設計就各有其特色,其中傳播最廣的當屬洋河的“獅羊文化”與“五度五米”。
結語:柔性智慧
我國著名學者牟鐘鑒在其《老子新說》中寫道,柔性是生命的要素,力量是生命的體現。立足于“柔”,可以進行量變的累積,吸收剛強的優點,實現爭強、至強。從這個角度而言,《道德經》講述的是一種柔性智慧。企業采用這種柔性智慧為發展戰略,可以以柔為用、以柔為剛、以柔為強,使得企業生命富有彈性空間,并長久地保持發展的動力。
黃淮名酒企業正是因為將這一“柔性”戰略運用的爐火純青,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立了自己的領先優勢。而在這一戰略的進一步指導之下,黃淮“柔酒”必將創造出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