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井坊發布2019年半年報,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水井坊總營收16.89億元,同比增長26.47%;實現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26.97%;實現扣非凈利3.4億元,同比增長15.03%。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上半年,水井坊的營收增速創下了2015年以來新低。同時,二季度水井坊的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僅為3.06%和7.46%,同樣創下2015年以來新低。受業績的不及預期的影響,7月23日,水井坊跌5.05%。
對于此次業績的不及預期,水井坊在半年報中表示,2018年下半年以來,白酒行業受信貸去杠桿、房地產加強管控以及對外貿易糾紛等因素的影響,結束了前兩年的高歌猛進,增速有所放緩。目前,白酒行業基本面良好,總體仍呈增長趨勢,但前期高速增長的預期將逐漸回歸理性。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馬太效應加劇了行業內、品牌間的兩極分化表現,大型酒企擠壓中小酒企市場份額的擠壓式增長格局愈發明顯。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而就在此前,白酒龍頭貴州茅臺也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2019年上半年,貴州茅臺實現營業總收入412億元、同比增長1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26.2%。
值得警惕的是同樣是二季度的業績。2019年第一季度,貴州茅臺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16.44億元,同比增幅在24%左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12.21億元,相較于2018年第一季度接近85.07億元,增幅在32%左右。而到了第二季度,貴州茅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接近87億元,增幅降到了19%左右。同時,二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速僅10.89%,創下2016年以來同比增速新低。
由于2019年第二季度業績增速大幅放緩,引發了資本市場擔憂。對此,李保芳稱:“最近幾年,茅臺實際上都在超負荷運轉,如果再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五百米、一千米肯定不行。因此,我們不要在意今后社會上出現‘茅臺速度降了’、‘茅臺后勁不足’之類的評價,只要真正把基礎工作抓好了,就是茅臺未來發展的后勁。”
白酒的存量時代
實際上白酒已進入存量博弈的時代。2007年到2018年,白酒行業市場規模從1090億元增長至5364億元,在此期間年化增長率15.6%。但是進入2014年以來,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總營收增速增速持續降低,2017年和2018年甚至出現負增長。
盡管近幾年白酒進入了存量市場,但是對于主流白酒公司卻迎來了一波的增長行情。這主要與一二線白酒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提升有關。在高端白酒市場上,“茅五瀘”的優勢地位不斷鞏固。在競爭較為激烈的次高端白酒市場上,次高端規模前三的劍南春、洋河股份和郎酒集團CR3市占率從2012年的27%,提升至2018年的53%,而高端白酒市場則由茅五瀘統治。有賴于市場集中度的提升,一線白酒公司業績不斷提升。
提價助推大廠業績
白酒業績的提升還與提價策略相關。2016年,白酒行業結束長達三年的調整期,露出復蘇跡象。這一年,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在內的酒企均進行了調價。據統計,2016年漲幅最大的有11款白酒。其中,瀘州老窖老字號特曲將出廠價提升至168元/瓶,漲幅17.4%,是當年漲幅最高的白酒,剩下三款分別以16.69%、15%和10%的漲幅位居其后。
2017年和2018年,白酒漲價潮依然持續。2017年,白酒廠家陸續發出的“漲價令”高達100多道,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等甚至連續多次提價。2018年的漲價潮是由茅臺開啟的。當年1月8日,茅臺將飛天茅臺零售價由1299元/瓶上調至1499元/瓶,有了“老大哥”帶頭,其他白酒企業漲價更“肆無忌憚”。在2018年全年,洋河上次上調核心產品價格,并且漲幅比前兩年相比更大。瀘州老窖一年調價4次,瀘州老窖國窖1573價格最終突破了千元。
依靠漲價策略,主要白酒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2016-2018年,貴州茅臺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20.06%、52.07%和26.43%?偖a值從401億元上升至772億元,三年間總產值增長92%,而在此期間53度500ml飛天茅臺出廠價由850元上漲至1499元,漲幅76%。實際市場價漲幅更高。同樣,在這三年,52度五糧液價格從635元上漲至1029元,漲幅64%;52度劍南春由333元上漲至439元,漲幅32%。
主打次高端市場的水井坊也多次提價。2016-2018年,52度水井坊價格從415元上漲至519元,漲幅25%。在2019年上半年,水井坊售價也曾上調,Wind數據顯示,52度水井坊的價格從1月25日最低的503元,上漲至7月12日最高的538元。然而2019年上半年的這次漲價潮卻未能帶來明顯業績的提振。反而,水井坊在二季度交出了2015年以來最差成績。是否白酒產品的提價也存在一個隱形的天花板,成為行業關心的焦點。
對于水井坊未來還否提價,水井坊總經理范祥福在2019年四川上市公司年報業績說明上表示,最近一輪次高端白酒品牌的提價能否持續視乎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而定。
中小酒廠亟需求變
在高端、次高端白酒通過市場集中度提升和漲價潮,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之時,遠離一線隊伍的中小白酒廠日子卻變難了。
7月16日晚間,金種子酒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00萬到-3600萬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受此消息影響,7月17日,金種子酒跌停。
對于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金種子酒表示一是由于消費快速升級,市場消費主流價位產品上移,導致公司百元以下價位產品市場份額萎縮,銷量下降;二是主推產品金種子系列年份酒尚處于培育期,銷售未突破上量且對公司整體業績貢獻度有限。金種子酒的解釋也從一方面反映了一二線白酒廠商對中小白酒廠商生存空間的逼仄。
面臨同樣困境的還有青青稞酒,根據公司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2019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1761萬-2642萬元,與2018年上半年約為8806萬元相比,降幅為70%-80%之間。青青稞酒也交出了近年來最差業績單。青青稞酒則在公告中直言,業績的低迷是受白酒行業一、二線品牌沖擊,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比下降20%-25%。
對于中小酒廠的未來,杜甫酒業董事長彭作權曾對媒體表示,“未來的中小酒企,一定要堅持走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打造小而美的特色酒企才有出路。”而在此前,李保芳也曾指出,白酒業不會“大企業一統天下”,中國地大物博,白酒企業千差萬別,很多地區酒有其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優勢。很多中小酒企發展雖然艱難,但若能抓住機遇,也不一定會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