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K的國際專線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互聯網由此誕生了。
2007年1月2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1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5940萬臺,上網用戶約1.37億人,網民數占全國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
2017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53.2%,較2015年底提升2.9個百分點。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
相信當時,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想到20多年之后的今天,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將和美國并駕齊驅,成為世界公認的互聯網強國,一起包攬了全球互聯網公司前十強。
可以說,從2007年到2017年,是中國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的十年。尤其是近年來,從2012年,“互聯網+”概念被提出,到2015,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傳統的制造業——酒類行業,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在近年來也紛紛“觸網”,在大數據以及流通渠道方面開始進行深入探索,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電商崛起
傳統流通渠道被打破
相關人士表示,時至今日,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有20多個年頭,而這20多年的發展,我們大致可以將電子商務發展分為這幾個時期:萌芽期、雛形期、回暖期、穩定期、群雄期與融合期。
2007年處于電子商務發展的穩定期。在這一年前后,各種電商模式興起,B2B、C2C、B2C紛紛浮出水面。值得一提的是,B2B在各行各業中開始飛速發展,并一舉擊敗了B2C,占據了電子商務份額的95%。據“艾瑞”研究報告,2007年中國通過B2B電子商務完成的交易額達到21239億元,較上年增長65.9%。B2B也在2007年被評為十大盈利模式中NO.1。
隨后,中國電商的發展進入群雄期。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對我國傳統經濟造成影響,但電商低成本高速率的方式讓很多傳統企業看到了新方向,于是,在2009年也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投入電商領域,中糧的“我買網”、蘇寧國美等均紛紛試水電商。
而2009年-2010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基本圍繞“投資”“上市”兩大關鍵詞,扁平化、垂直等帶來了電商的群雄逐鹿期。京東這個時候正式從垂直轉向綜合B2C,亞馬遜、京東、當當、紅孩子、蘇寧等在B2C的混戰也開始空前激烈。
隨后幾年,中國電商發展日新月異,O2O等模式也一度成為資本追逐對象。
2015年,“互聯網+”開始正式被社會廣泛認知。這一概念的出臺,也讓處在深度調整期的釀酒行業看到了希望。
眾所周知,“互聯網+”對于酒行業的滲透是從流通渠道開始的。這也促成了酒仙網、1919、中酒網等酒類電商的崛起。
不過,相較其他互聯網化更加成熟的行業,酒類電商仍然處于盈利模式的探索期,行業第一陣營內的酒仙網、1919,近兩年都在加快市場拓展,并探索出不同的發展模式。酒仙網擬從單純的B2C模式轉向B2C、O2O、B2B三種模式并行,1919則從最初的線下轉向線上線下一體的O2O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