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產業的擴容實際上是白酒品類交替的四十年,由汾老大到濃老大再到第一次擴容期,現在迎來了白酒產業的第二次擴容。第一次擴容期醬香酒黃金期是在2010-2012年,典型特征是棄濃從醬現象;2012年底-2015年行業進入調整期,過分依靠隱形渠道及招商型組織的醬香酒企業面臨“生死”轉型,品類優勢向具有市場運作基礎及雄厚資本的企業集中!2017年,茅臺市值超過萬億,帶動了整個大醬香時代的來臨,催生了醬香酒品類的二次擴容;2019年6月27日茅臺股價破千,市值1.3萬億,再次為醬酒品類第二次擴容期添把火。抓住醬香品類第二次擴容期黃金期,成為新時代醬香酒企業新高端發展的關鍵。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根據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18年醬酒品類銷售收入約1100億元,凈利潤約440億元,占行業總利潤35%。其中茅臺營收736.39億元,習酒銷售收入56億,郎酒青花郎事業部實現銷售額約50億,貴州國臺銷售額同比增長83%,合并凈利潤高達2.2億元,利稅合計6.2億。在茅臺引領下,醬酒軍團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集中、分化、擠壓的三大特征:
第一,集中,醬酒從飛天茅臺一品獨大到10億以上,量級集中化趨勢明顯。白酒整個行業集中化趨勢極為明顯;醬酒軍團中,尤其是以習酒、國臺、郎酒等企業為代表的一二線線品牌企業,在飛天茅臺帶動和引領下,將從以往的散點式集體向一二線中堅型醬酒力量集中。
第二,分化,茅臺鎮企業分化趨勢明顯,靠開發定制的中小企業品質與規模均呈現下行趨勢。相較于第一次擴容期,第二輪擴容期眾多買斷型中小醬酒酒企業成本較高盈利能力低,自然地選擇開發更低的價位產品;這些醬酒中小型企業由于缺少品牌基礎、產能基礎、大單品基礎、核心市場基礎、團隊基礎,只有依靠買斷開發拓展市場,由于缺少核心業務能力和利潤獲取能力,導致陷入經營惡性循環,呈現出必然的分化下行趨勢。
第三,擠壓,三四線品牌生存空間變小。醬酒由于集中化明顯的特征,名酒不斷擠壓三四線品牌,而醬酒開發商和運營商的利潤要求較高,多重擠壓下,生存空間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