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河南論壇在鄭州舉行。經過上午烈日炎炎下的黃帝故里拜祖儀式,和象征“中國酒魂”汾酒文化的火炬傳遞儀式之后,眾嘉賓在下午坐而論道,談及汾酒在河南市場的發展規劃時,汾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一句“河南人是汾酒的親人,一定要給河南消費者奉上最干凈、最順口的酒”,一下子拉近了汾酒與河南消費者的關系。在筆者看來,這是汾酒在河南白酒市場格局不利于清香型白酒發展的環境下,表達出一種堅定的態度,同時也是在通過行走尋找切實有效的方法論。
歷史上講,黃河流域的白酒釀造和消費主要以清香酒為主,即使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清香酒在河南市場的占比也在70%以上。而當下清香酒在河南市場的占比已經微乎其微。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寶豐酒業董事長王若飛介紹說,目前清香酒在河南的市場規模在15億元左右,而醬香酒則有100多億,但清香酒的消費占比則高于醬香酒,因為清香酒的價格普遍較低,消費量比醬香酒大。這也說明清香酒在河南市場的消費基礎要比醬香酒廣一些。
但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卻指出,當前的河南市場,份額排序為濃、醬、清,而且呈現清香酒下降、醬香酒高速增長的趨勢。不僅清香酒如此,本土品牌在河南市場的占比也很小,僅在20%以下,絕大部分市場由外埠品牌占據。這些都是表現出河南市場開放、包容的市場特征。
而河南省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周健分析稱,包容開放一向是河南的人文特點。河南在歷史上一直是人口遷徙的中樞,本地人大量遷出中原,外地人大量遷入河南,各民族、各地區的人在這里相互融合,長期形成了包容性的特點,也就形成了今天各大白酒品類逐鹿中原的局面。
河南白酒消費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口味偏好的改變,對于清香酒企業而言則是渴望復興歷史榮耀的痛點。汾酒行走到河南,宣講清香酒的優勢、特點,以及歷史榮耀和文化傳承,并與寶豐酒業表示要在河南市場競合發展,就是渴望在中原大地復興“清香天下”的格局。
汾酒的行走,是一個傳統民族品牌擔綱產業復興的使命,這在中國傳統民族產業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恢復歷史榮耀不能光靠嘴皮子上的功夫,也不是拿歷史的味道去滿足現代人的味蕾,那顯然是行不通的。相反,一定要通過求真務實、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來適應新時代下消費趨勢的變化,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消費需求,而不能強行綁架消費者的鄉愁。
所以,常建偉用一句給近親河南提供最干凈、最順口的汾酒,一方面敘了舊,強調了河南與山西的近鄰關系和文化消費高度相似;另一方面也用汾酒最干凈、最純正、最健康、最文化的特點,闡述清香酒最能適應和滿足消費升級趨勢下消費者對健康飲酒、文明飲酒的需求。
白酒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消費。汾酒的行走是為了實現清香天下和汾老大的復興夢想,但也給整個傳統民族產業、中國名酒帶來一個普遍性的課題:在中國民族發展到新的歷史方位時,民族品牌究竟需要一種什么樣的行走?是滿滿的儀式感復現歷史的原貌,是肆意打扮歷史,還是用產品說話,用最近親消費者的方式和最有穿透力的策略,把歷史的文化傳承蘊藏在品牌的現代發展之中?在筆者看來,后者顯而易見是正確的,但有些品牌依然在選擇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