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在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黃酒在中國有將近4000年的釀造歷史,并且由于酒性溫和、酒風古樸、酒品雅致,與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精神上高度契合,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
黃酒之“黃”,乃是因初釀的酒液色澤黃亮,呈澄黃或琥珀色而得名。從歷史上看,我們現在談論的中國古代詩酒文化,無論是魏晉、抑或是唐宋,乃至明清,所謂之酒,其實大多是黃酒。
中國黃酒,是中國地域酒文化的重要標志酒品,中國的黃酒主要產銷集中在江、浙、滬三地,產銷范圍集中在六省一市,即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山東和上海,同時湖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根據制作原料與工藝,以及口感的差異,業內習慣把黃酒劃分為 “越派黃酒”、“海派黃酒”、“蘇派黃酒”、“皖派黃酒”、“魯派黃酒”與“湘派黃酒”等流派。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值得注意的是,區別于江浙滬的黃酒軍團,由于湖南地區特殊的氣候環境與湘文化的影響,湘派黃酒采用“綠色糯米”加湖湘地區的“湘蓮”和大補之紅棗、桂圓、枸杞等,創造了“四酶二曲一酵母”生物釀造黃酒技術,因其清雅、綿甜、醇厚、滋養聞名。湘派黃酒的代表是勝景山河·古越樓臺。
中國黃酒,是中國酒水多元化的重要潛力股。經過千年的發展,可以說中國黃酒的品類已經與中國區域文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歷史傳統層面來說,中國黃酒是中國文學最具代表性的靈感之源;從文化傳承來說,中國黃酒的飲用習俗是中國當代儒家文化的最佳體現之一;從消費人群適應性來說,黃酒甜爽的口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白酒過于辛辣的特點,是新興消費人群飲酒培育的佳釀。
就在去年,會稽山的“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能化裝備的創制及應用”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有史以來黃酒獲得的國家級最高獎項之一,可謂是通過科研的力量為黃酒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也為中國黃酒未來的進一步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中國境內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95.8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13%;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0.7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04%,同時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黃酒商品累計出口總額0.25億美元,同比增長3.77%;累計出口數量1.53萬千升,同比增長8.03%?深A見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強勢回歸,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之一的黃酒都讓人充滿期待。
客觀的說,目前相較于白酒與葡萄酒幾千億的市場規模,雖然黃酒的體量還是偏小,品牌價值感較低,缺乏行業明星企業,深度消費者集中于江浙滬地區等限制因素,不過隨著人們對酒的需求從“單純嗜好”向“營養保健”轉變,黃酒的低度、營養、保健的優勢逐漸得到顯現。黃酒行業已經由原來的區域化產業逐漸成為中國全國性酒水多元化有力的競爭者。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黃酒,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