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大眾白酒消費空間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化影響的不斷深入,消費升級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消費升級對白酒產業的直接影響就是,大眾對于白酒消費的需求力度明顯加大,這也就帶動了大眾白酒消費市場的擴大。隨著政商務白酒消費的全面抑制,大眾白酒消費已經成為了白酒產業最為龐大的市場空間,這也就為白酒從政商務消費向大眾消費轉型提供了堅實可靠的立足點,全面促成了白酒產業的消費轉型。
企業調整,營銷精準對焦換戰略
面對“禁酒令”后的白酒業,白酒營銷專家王傳才分析,如今,中國名酒正面臨品牌空心化、營銷模式過度化、社會形象惡化等挑戰,并且面臨兩大轉型。
從營銷來說,行業回歸理性,企業展心態也會趨于平和,期待像過去“高高在上”服務細分人群攫取高額利潤,幾乎是不再可能。以前喝酒是“喝價位、喝面子”,大眾酒時代,消費者向喝品質、喝品牌轉變,這是一種理性回歸。當然,我們不能說以前不理性,只能說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比例高了。
從行業內部來看,所謂的“大眾酒”其實只是概念上的新名,并非新生市場。大眾價位的市場不要說早已有之,其實是古已有之。只是現在大中型企業在價格向上發展方面嚴重受阻,所以掉頭想把大眾價位做起來。但在個人看來,大眾價位并非簡單地推出低價位的大眾酒新產品就可以,它需要系統層面競爭力的重新構建。而大眾酒發展背后就離不開低成本戰略,相比中小企業,這一點恰好不是大中型企業的優勢。所以從內部市場環境來說,白酒行業大眾酒發展結果勢必是讓原本就是紅海的細分市場更加殘酷。這就會進一步推動酒企謀求更大力度的創新,其中酒種的跨界將會是重頭戲。
從行業競爭而言,隨著一線名酒戰略順勢調整、品牌更加接地氣、產品聚焦大眾消費價位、市場與渠道運作下沉,過去一線名酒與區域性品牌“分割消費帶”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名酒的下沉已經對區域性酒企構成競爭性威脅。泡沫時代涌現出的“區域性高端酒”在短期的輝煌之后將逐漸下行,有的甚至暗淡下去,所以除了產品聚焦大眾消費之外,還需要更加聚焦區域,更加務實接地氣。
“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勢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總體增速放緩,二是市場化的作用更加明顯,當然也會對白酒產業形成較為深遠的影響。”一位不愿具名的白酒企業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過去白酒行業高速發展有兩大支撐,其一是“三公”消費,其二是送禮。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兩大基礎都將蕩然無存,因此,白酒企業和白酒行業需要構建新的增長支撐,即大眾性消費。
在限制“三公”消費等大環境下,高端白酒量價齊跌,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白酒企業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了大眾市場,從“名酒”轉型“民酒”,大量的中低端新產品集中涌現市場,白酒行業步入大眾消費時代已成為當前不可逆轉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