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從葡萄酒旅游的需求方——旅游者來說,也可以把他們分為幾個不同的派別:
葡萄酒極客
這類游客希望通曉一切,他們參與葡萄酒旅游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要了解葡萄酒。
美食型游客
他們主要為了美食和佳釀而來。
順帶游覽型游客
這類游客的心理是——既然我們已經來到了某個產酒區,不妨就去參觀參觀酒莊吧。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并不是每一位葡萄酒游客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甚至同一位游客在不同旅途中的目的也可能不盡相同。那么問題來了,酒莊需要采取何種措施才能讓其發起的葡萄酒旅游項目取得成功呢?
其實,答案并不唯一,因為它不光需要取決于該項目的性質,也取決于其發生的地點。比如,納帕谷(Napa Valley)對游客的吸引力就遠遠大于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南非的斯特蘭德(Stellenbosch)于葡萄酒愛好者而言也遠比法國的卡奧爾(Cahors)受歡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一種葡萄酒旅游模式是否能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要屬其是否具備“合作性”。葡萄酒旅游就像是社交媒體,人越多,越受歡迎,就是所謂的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同樣,當一個地方有越多的酒莊、餐館、博物館、酒店、旅游局和葡萄酒商店等場所,并且它們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都樂于互相合作時,在這個地方發展葡萄酒旅游業獲得成功的幾率也就越大。而如果其中的某一環執意于競爭而不是合作,事情的發展興許就不那么容易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鍵性因素也可以影響葡萄酒旅游的成。号c游客們進行分享,以及接待游客時所具備的熱情和誠實。相反,那些物質性的東西,比如一座精致的酒窖,抑或是一次井井有條的品鑒會,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果酒莊的人樂于與游客們分享自己同葡萄酒之間的故事,即便是在最簡陋的酒窖中,也稱得上是一次收獲頗豐的葡萄酒旅游。
其實,要打造一次成功的葡萄酒旅游,其基本原則很簡單:給予人們一次難以忘懷的經歷,不光只是一次個人的經歷,更是一段值得帶回家紀念的回憶(說的更直白一點的話,也就是一瓶可以帶回家的葡萄酒)。若是在旅途結束后,葡萄酒愛好者們在日常生活中依舊會想起某個酒莊及當中的葡萄酒,并且樂于同周圍的人分享這段旅途時,那么可以說這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葡萄酒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