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白酒江湖,風云再起。
在茅臺帶動下,醬香酒將成為行業增長亮點,深刻改變白酒行業格局。同時隨著消費升級和新中產的崛起,醬香白酒特有的健康屬性逐漸被消費接受,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關注醬香白酒,消費需求進一步增大。著名營銷專家權圖曾表示,2019年的醬香型白酒的市場體量能夠達到1300-1400億元的規模,未來將會突破2000億。
這說明,醬香白酒這一不可小覷的力量,正在以可見的速度迅速壯大。
然而,在這蓬勃繁榮的表象背后,卻是“冰火兩重天”的態勢。盡管市場醬酒產品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朝氣蓬勃的態勢遇勢而出,但真正能夠“名財兩旺”的品牌還在少數。作為北派醬香的大本營,山東醬酒的發展歷史至今也已四十余年,而今,山東醬酒若想有更大的發展,筆者認為還需要大膽地“去茅臺化”。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誠然,山東醬酒的發展確實是得益于茅臺的工藝支撐,可以說是“師從茅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后,魯酒企業開始于醬香領域發力,古貝春酒業、青州云門酒業、秦池酒業、金貴酒業等先后到貴州茅臺酒廠學習。在茅臺酒廠的指導幫助下,魯酒企業采用茅臺的生產工藝,推出了東陽好酒(現“古貝元”)、云門陳釀、龍灣重釀(現“龍琬重釀”)、金貴酒等醬酒品牌。八十年代,賴茅傳人賴貴山之子賴世倫先生到景陽岡酒廠考察后于1985年聯合成立“貴山聯合酒廠”專管生產“賴茅”,后因商標問題改名為“賴茆”。
由此,山東這一北派醬香生產區域有了雛形。
著名畫家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其實就說明了學習與繼承之間的關系,如果能夠學習到精華、原理,自然可以生存與成長,但若只是一味地模仿,就只會把自己的路走“死”。
藝術創作是如此,企業生產經營亦是如此。
事實上,這些老牌的生產醬香白酒的魯酒企業,從一開始就是將自己定位于“學”,而非“似”。他們雖然采取的是茅臺的釀制工藝,但因生態環境的影響,基本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技藝創新,形成了自己的區域風格。
正因如此,云門陳釀才與茅臺、郎酒一起參與了全國醬香型白酒標準的制定。
如此看來,山東醬酒確實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醬香品牌仍然存在著茅臺的印記。
最初,這樣的印記是有利于山東醬酒的發展與傳播的,畢竟茅臺名聲在外,“背靠大樹好乘涼”。只是,當白酒江湖步入“醬酒熱”的新紀元時,全國涌現出多家中小型醬酒企業,大多也都打著學習茅臺或“XX(地名)茅臺”的旗號,山東醬酒若仍然頂著這樣的印記,很有可能會“泯然眾人矣”。
對于山東醬酒來說,要做的并不是與其他省市的中小型醬酒企業在狹小的市場上爭鋒,而是要突出茅臺、郎酒等大型酒企的重圍,尋求更加廣闊的市場。這就要求他們抹掉茅臺的印記,實現“去茅臺化”。
當然,筆者所提“去茅臺化”,并不是說要完全地脫離茅臺,而是在“學”的基礎上,尋求“超越”,做出屬于自己的醬酒特色與風格,樹立起品質自信,培育與維護自己的醬酒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否則,就只能一直被籠罩在茅臺這座大山的陰影之下。
如何做到“去茅臺化”?
既是“師從茅臺”,山東醬酒又要如何做到“去茅臺化”呢?筆者以為,至少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深耕品質,做足品類特色。
如前文所說,“去茅臺化”實際上就是要求山東醬酒能夠做出自己的特色與風格,形成差異化競爭。而在這一點上,山東醬酒已經打好了基礎。
2018年,“魯酒振興意見”明確提出,山東白酒要發揮“一低一降一特”優勢。其中,“一降”的優勢,正是山東醬香自己的風格——降度醬香。
眾所周知,山東人在飲酒時,普遍偏向于低度酒。而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卻一直居“高”不下,偶爾嘗鮮自是不錯,但若長期飲用還真不符合已經根深蒂固的飲酒習慣。因此,“降度”是一種必然選擇。
那么,“降度”究竟要“降”到何種程度為最佳呢?
“降度”是一項技術難題,但是對以“低度濃香”為特質的魯酒來說,并不是問題。按照古貝春總工程師吳兆征的研究理論來說,“降度”到“中度”是醬酒最能體現本真口味又符合消費者習慣的。因為在北方的地域環境下,酒分子與水分子結合的最好、最牢固,口感更綿軟、醇甜,香氣更優雅,長期貯存醬香更突出。在這一方面,古貝春酒業已經走到了前列,其醬香產品古貝元白版以“降度”不“降質”的特色開拓了山東醬香的市場新空間。
當“中度醬香”成為重要標簽,山東醬酒便在異軍突起的“醬香熱”中形成了一支別具特色的隊伍,并且可以憑借這一差異化搶占到市場競爭的有力地形。
其次,抱團發展,打造“北派醬香”產區。
如今,“白酒產區”已經成為重要的行業話題與發展方向。業內專家認為,當前的酒業競爭已經不再是單個企業、單個品牌單打獨斗的時代,中國白酒正趨于規模化和地域化,打造一個好的產區概念,將有利于整個地區白酒企業的發展。
近兩年,乘著茅臺的東風,遵義市十大醬酒企業組團“出征”,開啟了以“遵義產區”打天下的征程。
然而,已經打造出或者正在打造屬于自己的醬酒特色與品牌的魯酒企業,還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如果長期保持這樣的狀態,很容易被人各個擊破;如果能夠抱團發展,就能夠擰成一股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北派醬香流派”力量。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醬香白酒領域中,本就不應只有茅臺一顆參天大樹。
因此,山東醬酒抱團發展,打造“北派醬香”產區勢在必行。
權圖認為,醬香型白酒的產量是有天花板的,大概是在60萬噸的規模。這就說明,醬香白酒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說,隨著整個醬酒環境的變化,山東醬酒已經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
在未來的時間里,醬香型白酒的市場競爭將會異常激烈,若是能夠實現“去茅臺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差異化品類與產品,山東醬酒必定可以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開創山東醬酒市場的經典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