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京東•五糧液高層戰略會上,京東與五糧液宣布雙方戰略合作全面升級,將在大數據、技術、物流、金融等方面展開更深入的合作,提升消費者品質購物體驗的同時,共同推動中國白酒行業向互聯網轉型。6月21日,受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邀請,洋河股份董事長、黨委書記王耀、副總裁朱偉一行訪問京東集團。雙方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品牌共建、技術合作、精準營銷、大數據以及產品規劃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早在此前,2016年7月22日,1919全球商品采購大會上,貴州茅臺與1919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一直以來白酒與電商始終干戈不斷,不是企業詬病電商擾亂產品市場秩序,就是訴諸電商售假販假,總之基本不消停。但如今多家名酒企業與知名電商的深度合作已經蔚為大觀,同時隨著6·18電商年中大促的結束,讓白酒電商化發展再度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
今年6·18電商年中大促中直接反映出了國內零售行業發展趨勢,即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反而對商品品質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整體消費特征正在由剛需轉化為個性化需求。在白酒銷售領域,從京東的有關數據來看,6月18日京東酒類品牌銷售額TOP10分別是:五糧液、茅臺、洋河、瀘州老窖、汾酒、劍南春、牛欄山、習酒、拉菲、水井坊。另據有關媒體的數據報道,京東商城6月18日酒類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5倍以上,其中白酒銷量同期增長超過150%,五糧液憑借150%以上的增幅搶得今年京東618大促的酒類品牌冠軍。
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京東在酒類銷售領域再創新高,而五糧液則成為了此次京東年中大促的最大贏家,不枉費五糧液與京東的合作一場。由此不難看出,名酒與電商已經結成了“幫扶對子”,而名酒品牌“入伙”知名電商企業并達成戰略合作也寓意深遠。殊不知,名酒電商化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最初的幾年,名酒企業對這些電商平臺的態度就非常抵觸。2014年茅臺聯合一眾白酒巨頭著手對某些電商進行封殺,不僅指責這些平臺有售假行為,還警告消費者不要在這些平臺上購買茅臺酒。郎酒集團甚至下發文件,不僅自己不給酒類電商供貨,也要求旗下所有經銷商停止與他們的合作。但直到如今,以茅臺、五糧液等為首的名酒企業先后與知名電商達成戰略合作,一改往日鄙夷常態的背后究竟昭示了什么呢?
第一,品牌電商已經成型且穩定。
互聯網狂潮在席卷著白酒行業,在電商快速發展的背后,電商平臺也出現了一些屢禁不止的問題,比如假貨的出現為這股熱潮澆了一盆冷水。同時線上與線下產品價格體系的沖突、物流風險以及成本的難以控制、低下的利潤率等等也讓企業與電商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現今,經過價格戰而存活下來的電商企業紛紛加強規范,不僅從產品遴選、產品保真、價格定位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多番優化,還從物流配送、服務提升等方面進行了一番改革,使得白酒線上銷售的反面影響正在縮小。如今已經形成了以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平臺商和酒仙網、1919等垂直電商,而多數名酒企業與之合作。
第二,電商品牌價值和優勢凸顯。
2012年,當大多數知名白酒企業還在對電商置若罔聞的時候,只有那些找不到出路的區域品牌想借助電商這輛快車賭上一把。如今,名酒企業之所以能與知名電商企業合作,最為看重的是電商所提供的價值和優勢。就企業而言,最看重電商的價值就是電商企業背后的大數據系統,它可以幫助企業在產品質量把控、規劃生產、品牌塑建、產品優化、目標定位等方面做到精準化、數字化,使企業能夠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有效管控。而電商的優勢在于這一去中介化的酒品銷售模式,改變了過去原有的傳統直線型供應鏈,而以終端消費者為中心的閉合式供應圈悄然成型,并且電商企業包攬自銷售到售后所有工作,降低酒水企業的運營投入,以電商企業物流為主要通道,高效解決企業渠道下沉和價格管控問題。
可以說,“名酒+電商”的組合模式,是白酒電商化得以持續發展的必然條件。名酒依靠電商的大數據和流通渠道優勢生產最為適宜的產品,而電商憑借名酒的品牌背書保障產品來源和質量,同時在相對滿意的價格體系下兩者優勢互補,相互依靠,才能獲得最完美的銷售成果,這也就是名酒企業紛紛“入伙”電商的最直接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