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的營銷戰略受限
五糧液與茅臺握手言和,代表著承認茅臺一哥的位置,戰略上必然繞開茅臺做文章,讓營銷處處受限,一旦“價格上長期不如茅臺”的理念深入人心,從企業到經銷商再到消費者,價格低于茅臺,會衍生出品牌不如茅臺,品質不如茅臺等信息。沒有沖回“白酒一哥”的戰略,必然要接受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等名酒企業的挑戰,戰略上一旦認慫,在推廣氣勢上自然一瀉千里。比如說,五糧液要做中國白酒大王,還是要做中國濃香大王?
消費者對五糧液消費信心不足
醬香與濃香,從入口到回味絕然不同,消費者會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茅臺與五糧液。若五糧液在傳播氣勢上輸于茅臺,以白酒濃香大王的姿態自居,而非中國白酒大王,那大部分的消費者會選擇茅臺,而放棄五糧液,畢竟酒不僅僅是用來喝的,更多的時候是用來社交宴請,出于場景化的需要,選擇白酒大王,選擇最貴的白酒,是社交的需要,不管個人習不習慣,不習慣的話,估計多喝幾次就習慣了。
川酒濃香軍團集體潰敗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茅臺成就了醬香,亦成就了茅臺鎮。若五糧液不爭奪中國白酒大王的席位,自然整個川酒濃香軍團逐漸在消費者心目中漸漸淡化。為何消費者過去認為四川出好酒,還不是因為有五糧液及瀘州老窖等名酒的加持,如今茅臺鎮的異軍突起,五糧液等濃香軍團再不覺醒,整個川酒濃香軍團都會淪落為二線甚至三線品牌。一如當年山東秦池的潰敗,縱然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名滿天下,一樣被扣上“魯酒”的帽子進行打壓。
綜上所述,五糧液于情于理,必須爭奪“白酒一哥”的席位,要不然輸掉的不僅僅是當下,還有未來。
在商業的叢林里,五糧液奔跑吧,為了“中國白酒大王”的榮耀,向“××”開炮,在開炮中雄起!
這正是:
昔圍邯鄲為酒薄,
今爭國酒圖名揚。
五糧強則川酒盛,
茅臺壯而黔醬香。
挑瀘撩汾當年勇,
笑看今朝面北忙。
負荊將尚能飯否?
破和局何日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