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洲酒業銷售收入20億元。2013年第一季度,便實現了銷售額8億元,彼時不愁銷路,高洲對產能提升充滿渴望。而當地政府的支持使得項目快速推進。高洲在2012年計劃投資24億元,擴能10萬噸,修建900畝新基地。此后行業調整,高洲酒業擴產項目也未能按計劃進行。
同樣是在宜賓,敘府酒業于2013年啟動“整體退城外遷技改”項目,總投資3.2億元。此外,在2014年建成李莊原酒生產基地并投產,年產能擴大至5萬噸。然而,市場受挫,敘府酒業至今仍未能將產能完全消化。
在上一輪擴能期間,除四川而外,全國各白酒大省都紛紛行動。以山東省和安徽省為例,2010年山東省統計白酒產量96.9萬千升,此后一路飆漲,2013年達到峰值131.7萬千升;隨后2014年、2015年、2016年逐步下滑,2016年產量112.64萬千升,三年時間減量20萬噸。而安徽省,2009年白酒統計產量為29.71萬千升,2010年猛漲到47.98萬千升,在2011年和2012年大幅下滑至40.77萬千升,兩年減少7萬噸。
新一輪擴產是重蹈覆轍還是機遇到來?
一方面行業產能過剩,而另一方面是名酒企的擴產,多位專家均表示,本輪擴產和前一輪擴產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同時,名優企業的擴產可能會加劇對三四線酒企市場的重構。
茅五為布局新一輪發展而擴產
針對酒企新一輪擴產,品牌專家徐廣生認為,川、貴兩地名酒酒企在2017年行業復蘇期進行產能規劃與擴張,是面對行業復蘇帶來的新一輪發展機遇進行的提前布局。
同時,圣雄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創始人鄒文武也表示:茅臺、五糧液等企業擴充產能,是滿足市場需要而擴能。而高洲作為專業基酒供應商,此時的擴能只能說是產能恢復。
新一輪擴產呈現企業化、差異化、科學化三大特點
在鄒文武看來,上一輪的產能擴張呈現盲目樂觀、政企共推、資本推動三大特點。本輪的產能擴張是恢復型擴張與結構型增長,是市場向優秀產能和產品聚攏的結果,與上一輪相比有著本質的不同。
同時,徐廣生也認為,上一輪的擴張具有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擴張產能時間集中化與全國范圍普遍化三大特點。而新一輪擴產是企業內部經營行為,鮮有資本身影。其次,擴張兩極化,三四線企業尚無擴產消息傳出。再次,擴張科學化,伴隨消費升級、行業復蘇的背景,具有市場支撐。
產能過剩之下白酒擴產有無必要?
對于有酒業人士認為今后白酒行業總量會減少,鄒文武表示:未來白酒的總量肯定是要下降的,白酒的擴張產能根本沒有必要。“中國白酒高峰期已經過去,政府加大力度收緊,白酒行業要達到上一輪建設的產能標準,市場估計還要發展100年。”
對此,徐廣生持有不同意見,在他看來:雖然說白酒產能從局部上說是產銷失衡的,但是對于國內更多的一二線名酒,產能相對是平衡的,甚至供不應求。企業的產能擴張符合經濟規律,以行業產能過剩這副標尺衡量所有白酒,尤其是名優白酒,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
名企擴產加劇三四線酒企份額重構
針對名優企業的擴產,有資深酒業人士分析認為,一邊是行業產能過剩,一邊是名酒企業的擴產,這辨明名優酒企在未來還將獲得更多的消費資源。
對此,徐廣生進一步分析道:此輪的行業復蘇,會在名優白酒端首先體現。他表示,經歷三年調整后的名優酒企在經營上會更理性、更成熟;產銷失衡、供大于求的矛盾是一個常態的市場現象,也是市場經濟競爭的規律,不足以形成全行業的焦慮。三四線企業的薄弱市場份額,也會在一線名優白酒強勁的并推中整合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