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衡昌燒坊3萬噸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仁懷市舉行,項目總投資超百億元。
未來4年,環球佳釀酒業集團將在茅臺鎮核心區新建衡昌燒坊和一九一五雙生產基地、酒莊等,規劃產能3萬噸。
無獨有偶,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
今世緣規劃未來五年陸續新建基酒產能3.8萬噸;
貴州董酒新增4萬噸技改擴建項目;
金沙酒業將先后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建成投產0.5萬噸、0.5噸和2萬噸新產能;
華都酒業計劃在2021-2025年累計投資十余億元,于習水新建釀造基地;
紅三角集團將投入超過100億元,在茅臺鎮用8至15年時間投建醬酒基地……
這些擴產計劃,規模從數千噸到數萬噸不等,從投資情況來看,無論是內部投入還是外部助推,動輒就是幾十、上百億元的金額。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公布擴產計劃的企業就有14家。
白酒行業是否迎來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
01、三輪擴張,記錄行業變遷
2003年,非典疫情過去后,白酒行業迎來了被譽為“躺著都能賺錢”的“黃金十年”,完成了第一輪瘋狂擴張。但到2012年,“三公消費”禁令對熱火朝天的白酒行業潑了一盆冷水,同時也暴露出白酒擴產過度,供需失衡的市場狀態。
作為中國白酒業風向標的飛天茅臺,價格下調、銷售回落,由此點燃了中國白酒新一輪價格戰的導火線。名酒企開始實施控量保價,第一輪產能擴充隨之結束。
對于第一輪的產能擴張,白酒行業知名專家何洪濤曾表示:“2009年以來,白酒行業的高增長、高贏利成了瘋狂的代名詞。酒廠、投行紛紛投資擴建白酒產能,這些大規模的投資,必將帶來3到5年后的產能過剩。”
2017年,隨著市場回暖,供求關系的變化,第二輪產能擴張以茅臺、五糧液牽頭,多家名酒企同步跟進。
一方面是行業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則是名酒企的擴產,第二輪擴張面臨的是一種對立的產能擴張形式,行業呈現出向頭部企業和優質產能集中的趨勢。在這種矛盾的關系下,名優企業的擴產加劇了對三、四線酒企市場的重構。
品牌專家徐廣生認為,第一輪擴張具有投資主體多元化、擴張產能時間集中化與全國范圍普遍化三大特點;第二輪擴產由茅、五牽頭,是企業內部經營的行為,鮮有資本身影,且表現出兩極化、科學化的特點。
今年,行業又一次面臨后疫情時代,高密集性和高爆發性的產能擴張接踵而來,第三輪的擴產是以市場回暖和消費釋放的經濟環境為背景,在政策扶持、資本助推和市場支撐的三大有利因素下發生的。高品質變革是時代的訴求,而醬酒熱正是市場對該訴求的回應。
根據今年以來的統計情況,這一輪的擴產運動以習酒、今世緣等多家中堅企業為代表提出了萬噸級別的新增產能,其中,習酒計劃于2026年達到10萬千升產能、54萬千升儲能;今世緣則規劃在未來五年內陸續新建基酒產能3.8萬噸;仰韶酒業規劃新增2萬噸釀造車間,使原酒產能翻翻。
而尾部企業也不甘落后,大膽布局,以雄厚的資本投入為支撐,沖刺萬噸級產能,貴州周大福酒業將獲得超過100億元投資,在茅臺鎮用8至15年時間投建醬酒基地;皇溝酒業規劃總投資16億元,實現年產原酒3萬噸,成品酒5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省作為醬香型白酒釀造基地,尤為重視白酒產業的發展。2021年2月26日,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2021年貴州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名單》,其中,2021新建項目16項,均為白酒擴產擴能或配套產業建設項目。
次日,銅仁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涉及17項優質白酒產業重點推進項目。
《2021年貴州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名單》其中2021新建項目16項,均為白酒擴產擴能或配套產業建設項目如下:
匯川區貴州董酒新增4萬噸擴建項目
匯川區貴州珍酒擴建工程(二期)
赤水醬河酒旅綜合體—醬酒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播州區茅泉酒旅一體化項目(一期)
仁懷市茅家溝醬香酒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仁懷市醬香酒酒業公司標準廠房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二期)
仁懷市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公司申仁包裝集群配套生產改擴建項目
仁懷市茅臺鎮金醬酒業醬香酒谷建設項目
仁懷市貴州國臺懷酒酒業年產4千噸醬香型白酒技改擴建項目(一期)
仁懷市茅臺鎮文中酒業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醬香型白酒技改擴建項目
習水縣俊豐白酒配套產業園建設項目
習水縣白酒配套產業園區二期建設項目
平壩區酒廠異地搬遷項目
納雍縣白酒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大方縣海美斯科技公司高智能酒瓶生產線建設項目
金沙酒業萬噸醬香白酒擴建項目
《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優質白酒產業重點推進項目如下:
茅臺201廠3萬噸醬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設施、
習酒1.9萬噸技改、
國臺酒莊1萬噸優質醬香型白酒技改、
鴨溪酒業年產5萬噸白酒技改、
巖博酒業1萬噸人民小酒擴建及配套設施建設、
聯美集團安酒2萬噸醬香型白酒技改、
董酒4萬噸產能擴建、
珍酒擴建工程(二期)、
金沙酒業1萬噸醬香型白酒擴建、
步長集團洞釀洞藏酒業5000噸醬香型白酒技改、
小糊涂仙酒業3000噸濃香型白酒及配套、
金沙古酒1萬噸技改二期、
勁牌酒業新增1.5萬噸醬香型白酒技改、
平壩酒廠6000噸基酒生產擴能、
無憂酒業年產2000噸技改、
青酒二期技改、
都勻勻酒年產1萬噸遷建等項目建設。
事實上,這一輪產能擴張從2020年就已經開始,將時間拉長,“大躍進”的現象更為明顯。
國臺擬擴產6500噸醬香型白酒技改擴建工程項目,建成產能將達到1.5萬噸;
貴州醇,對外公布了技改擴產計劃,按照該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將實現年產1.25萬噸基酒的產能,其中,醬香酒產能占比達到80%;
珍酒新增 “百億珍酒增產擴能項目”,建成后將實現新增產能3萬噸以上,總產能達到7.5萬噸;
安酒赤水酒谷項目正式開啟,擴產3萬噸醬香白酒;
仁帥酒業計劃進一步擴充產能,計劃2021年醬酒投產能力將達到4000噸;
古井貢酒制定89.24億的技改擴建計劃,擴大優質基酒的產能和儲備,改善產品品質和產品結構;
金醬酒業總投資6億元的茅臺鎮醬香酒谷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02、第三輪產能擴張有六大特點
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推動著行業在周期性演變中整合重構。新冠疫情褪去后,在經濟普遍復蘇的大環境下,白酒行業迎來了第三輪產能擴張。雖與上一輪時間間隔很近,但由于政策,環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第三輪產能擴張仍然表現出了獨有的特性。
特點一:政策利好,地方助推
在2020年1月1日起實施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白酒生產線”從限制類輕工業中刪除,名酒企業的擴建限制也隨之消失。
地方上也推出了相應的扶持保障政策,例如,四川在《推動四川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中,直接將“鞏固擴大優質產能”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提出對列入省級重點的優質白酒進行產能提升,在土地供給、環評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而貴州則在《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穩步擴大醬香型白酒產能”,并將17項技改、擴建、擴能重點項目作為“十四五”時期“優質煙酒和生態特色食品產業重點項目”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
日前,仁懷也已經公布了《仁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具體信息微酒在5月24日發布的茅臺集團“兩個10萬噸”、增5家上市酒企,仁懷“十四五”規劃細節披露...文章中做了解析。
在新冠疫情結束后,行業步入“十四五”發展階段,賽制已經變更,企業重新站在了起跑線上。
特點二:業外資本跟進
在疫情籠罩的2020年,白酒股的一路飄紅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加之醬酒的火爆,資本嗅到了商機。在第三輪的產能擴張中,業外資本的聲音更加的洪亮而密集。
特點三:區域名酒和中小型企業在沖鋒
與上一輪名酒產能擴充不同的是,這一次,有更多的區域名酒和中小型企業參與進來。比如北京地區的華都酒業、廣西地區的丹泉酒業、河南地區的皇溝酒業、江蘇地區的宿遷酒業、貴州地區的周大福酒業等,此外,貴州還有很多新成立的酒類公司。
6月3日,記者在天眼查APP上用“酒業”搜索近一年來貴州省仁懷市新成立的公司,顯示數量達到12780家。
雖然近年來一線名酒給三、四線白酒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很多小型公司已被淘汰,但在白酒備受關注,醬酒持續高熱的機遇下,部分區域名酒和中小型企業也在擴產沖鋒。
盛初咨詢副總經理楊大玉表示,小酒企不能盲目擴產,以醬酒為例,現在供需不平衡,所以說有酒就能賣的好,但是供需慢慢平衡之后,沒有品牌溢價還是賣不好。
特點四:強化產區概念,集群抱團發展
與前兩輪不同的是,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白酒產業發展規劃,推動白酒產業集群式發展,以打造世界級一流產區為目標。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認為,“白酒生產線”已從“限制類”產業中移除,這對整個白酒產業都是重大利好。從整個行業來看,政策將對優質白酒資源更加利好,名酒產區、美酒產區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特點五:醬酒擴產增量最為明顯
今年春季糖酒會上,“醬酒熱”成為最熱門的話題。在白酒行業魚龍混雜的情況下,消費者將目光投向具有獨特“12987”釀造工藝的醬香型白酒。面對市場的轉變,各界紛紛嗅到了財富的味道。
近段時間以來,業外入局醬酒、非醬酒企業染醬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作為醬酒標桿,茅臺鎮醬酒核心產區備受關注,醬酒產能擴張明顯。
據統計,醬酒板塊在未來將新增超過20萬噸的產能。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產能的釋放,將在2025年左右形成80萬千升的醬酒產能,其中,坤沙酒的產能將達到40萬千升。
特點六:“一條龍”產業鏈同步推進
白酒作為先導產業,擁有較高的需求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正在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加強產業聯動性。
在地方上,目前,習酒產區正在通過出臺扶持辦法,組建專班開展招商,引進多家企業來全力打造白酒產業鏈。其產品涵蓋紙箱、紙盒、瓶蓋、酒瓶等,總投資約30億元,已投產10家。
遵義市工業和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曾透露,在貴州省重視工業園區發展的大背景下,遵義市按照資源、區位優勢,以及園區工業基礎,重點打造了新蒲經開區印刷包裝產業園、遵義市包裝印刷文化產業園、仁懷壇廠配套服務園、習水白酒包材配套園等包材產業帶。
截至2020年底,遵義市白酒包裝配套率從2019年的約30%提升到52.8%;全市引進包裝企業128家,初步形成從新蒲、播州到仁懷、習水的包裝產業帶。爭取到2025年實現包材產業產值百億元,形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仁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仁懷方面表示,計劃讓醬香酒包裝量(成品酒)每年平均增長11%左右,到2025年從現在的15萬千升提升至25萬千升。
同時,在原料配套方面,仁懷計劃建立醬香酒釀造原料交易市場,建成茅臺集團原料三期項目、仁懷市應急保供糧食物流供應項目。到2025年,力爭有機高粱種植面積達30萬畝以上、產量達10萬噸以上,并加快發展倉儲物流,建成30萬噸有機高粱倉儲項目。
在企業方面,5月8日,茅臺時空報道,茅臺貴定晶琪玻璃制品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達產后,生產規模為15.3萬噸/年;今世緣規劃的8萬噸包裝產能有望于2022年投產;伊力特正在規劃建設一體化現代化工廠,將建成2萬噸包裝產能。
此外,2021年,仁懷市計劃種植茅臺酒用有機高粱28萬畝;郎酒通用機場今年將開展機場選址、方案編制等相關工作,建成后,將為郎酒的酒旅產業帶來利好。
03、三問產能擴張,如何攪動行業格局?
①、未來產能擴充情況如何?
中國酒業協會編撰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到,“十三五”末(2020年),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887家,相比“十二五”末減少802家。完成釀酒總產量5400.7萬kL,同比下降24.7%。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17年開始中國白酒(折65度,商品量)產量開始下滑,白酒規上企業的數量也在同頻下降,但是名優酒的產能在擴張。
然而,中酒協公布的2025年白酒產業的目標是實現800萬千升產量,比“十三五”末增長8.0%,年均遞增1.6%。
從宏觀上,5月12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為酒行業帶來了兩大隱憂。
一是人口數量,根據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預測,“十四五”期間,中國人口將陷入負增長,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推算出中國目前的生育率是1.3,屬于世界墊底的水平;
二是人口老齡化,在中國,25-60歲人群是酒業的主要消費者,人口老齡化將可能帶來消費人群的減少。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敢于把盤子做大的企業,背后一定是有實力和資本做支撐的。就像上述計劃擴產的企業,大多是趕在醬酒的風口上擴產擴容,要么就是具有較強品牌力。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目前醬酒稀缺,市場旺盛,但業內外都在極力搶占醬酒紅利,擴產的企業未來必須面臨擠壓式競爭。
盛初咨詢副總經理楊大玉認為,未來產能將會是結構性下降和結構性擴產,目前擴產的酒企主要是一些品牌型的企業和醬酒企業,因為結構性調整之后,他們還享受著紅利,市場需求還是旺盛,而中小酒企、原酒供應商的產能下降得很厲害。
北京卓鵬品牌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卓鵬表示,現在的產能對比五年前減少了近一半,但是客單價也上升了近一半,銷售額從5500億元提升到5800億元。未來,隨著老酒、優質酒的儲備能力的穩步提升,產能會進一步體現高質量發展和供需平衡,但基礎酒、普通酒會限量發展。
②、醬酒會出現產能過剩嗎?
對于醬香酒產能,田卓鵬表示,現在醬酒頭部企業短期內很難滿足消費者需求,但通過融資、并購、擴產擴能等一系列舉措,醬酒會在3年后出現一個產能小高峰。屆時,供需平衡會受到擠壓,5年標準的醬酒價格會有一些回落,但從長期來看,正宗大曲坤沙醬酒和高年份醬酒會持續保持稀缺性。
楊大玉認為,醬酒過剩的問題還是得分價位段,因為目前從整體上來看,醬酒擴展規模比較大的還是幾個品牌型的,比如說習酒,金沙,國臺等,但是醬酒的產能需要有幾年的釋放時間。如果都集中在一些比較小的價位段,可能還是過剩,但大眾價位段,目前來看過剩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③、醬酒持續擴容,濃清醬三分天下。
“整體上來看呢,濃香占比會有所下降,醬酒肯定是大幅提升,此外,清香型酒也會有所提升,而小香型像酒鬼酒的馥郁香,包括其他小香型應該還是有機會的。”楊大玉表示。
田卓鵬指出,行業集中化不會改變,但濃、清、醬的結構會調整,醬香和清香的比例會放大,呈現出濃、清、醬三分天下的格局。濃香基本盤仍然保持著60-70%的存量,很難受到大型的結構調整,而醬酒滿負荷產能有七萬千升左右,占比也不足10%;清香目前占比10%左右,未來不會超過15%到20%,基礎的品類結構仍然是以濃香為主,而醬香和清香會擴容。(原標題:【微酒獨家】第三輪產能“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