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一直被認為是白酒銷售的淡季,但近期市場上卻出現了一股一線品牌白酒漲價潮,包括五糧液、洋河、郎酒在內的多家名白酒企業都公布了產品升級或漲價計劃。業內人士認為,全國性名酒企業希望借此輪漲價進一步拉開和區域名酒的距離,搶占茅臺漲價后騰出的千元檔市場空間。但本輪白酒漲價潮會對行業產生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誰又將搶得更多份額成為最大贏家,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企業齊掀提價熱潮
雖然茅臺產能一直在擴建,但市場上其產品依然處于缺貨狀態。就在茅臺酒供不應求、批價不斷上行之際,一撥名酒企業已經相中了其騰出的市場空間。
在五糧液2018年股東大會上,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曾表示:“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是后來者居上,2019年要實現營業總收入500億元,保持25%左右的增長,實現利潤大幅度再提升。”當時即有觀點認為,營收目標增加百億,意味著五糧液今年依舊會漲價。
如今,一直備受關注的五糧液漲價說法得到了印證。5月21日,第八代經典五糧液(普五)正式上市,早于原定計劃的6月,與此同時,第七代經典五糧液正式下線,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根據五糧液公布的信息,新品的出廠價確定為889元。5月底,新款五糧液就會送至全國經銷商和專賣店。同時,五糧液多家經銷商向核心客戶下發調價通知,稱第八代普五上市后,終端建議供貨價959元/瓶、終端建議零售價1199元/瓶。至此,新品普五市場零售價突破千元幾無懸念。
郎酒于5月15日也宣布了漲價的消息。在青花郎事業部2019核心經銷商工作會上,郎酒宣布,青花郎未來的目標零售價為1500元/瓶,將在3年內分6次提價來實現此目標。
洋河已正式向全國經銷商發出提價通知,將大幅提高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雙溝珍寶坊供貨指導價,最高上漲幅度超20%,即個別品種價格上漲1000元左右/箱。此次提價從5月21日起開始執行。
瀘州老窖也提出,2019年將提升終端價格,并將積極推進費用管理,實現全年25%的增長目標。
四因素造成“淡季不淡”
一線白酒品牌的漲價底氣從何而來?業內人士表示,業績向好、白酒包裝成本提升、渠道利潤改善、營收目標的提高,這四個因素造成了白酒業“淡季不淡”。未來,白酒行業向頭部品牌企業集中的趨勢越發明顯,前七大酒企每年平均保持了20%以上的利潤增速,漲價或成為高端及次高端白酒的常態,未來千元價位的白酒系列產品將不斷豐富。
“去年年報以及今年一季報業績向好,是白酒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安雅澤認為,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品牌增長態勢良好,奠定了白酒行業的穩增基調。高端和次高端白酒表現顯著優于地產酒,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預計2018年第四季度加上2019年第一季度的真實收入(營收+預收款變動)增速在20%以上,次高端白酒的整體真實收入增速同樣在20%以上。
包裝成本提升也是白酒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白酒中國營銷學會副秘書長晉育鋒表示,出于環保的目的,有關部門對印刷包裝領域限產,造成了造紙產業控制更為嚴格,紙漿價格上漲,這些因素的傳導最終導致白酒包裝成本提升。
“漲價意在改善渠道利潤,為中秋旺季順利回款做好準備。”招商證券食品飲料分析師楊勇勝表示,廠商漲價可以引導批發商上調終端供貨價。
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認為,因為公務白酒消費的減少,白酒整體的消費頻次在下滑,而白酒市場容量變化不大,提價是提高收入、搶奪市場份額的主要舉措。
漲價效果尚有待檢驗
白酒企業漲價的頻率、廣度令許多消費者有些招架不住,“喝得起的不買,想喝的又買不起”開始成為一種廣泛現象。不少消費者表示:“好像突然之間,千元白酒就稀疏平常了。”高端白酒集體漲價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擔憂:市場能否承受?消費者愿不愿意買單?大眾的白酒消費需求和能力是否真有這么強?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漲價能在短時間內拉升企業的體量、利潤等,所以白酒企業都對漲價樂此不疲,但漲價也對產品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如果品質升級,價格上漲,則會體現出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但是如果品質沒有太大變化,價格卻不斷上漲,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高增長其實也伴隨著行業價格帶斷裂的危險,一旦品牌力不足,容易導致消費斷檔,進而造成虛假繁榮,傷害整個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說:“漲價的成功最終都是要以市場買單和消費者接受為前提,消費者是價格導向,漲價可能會使產品銷售脫離原有價格帶,進入新的價格帶,使產品原有消費者流失,從而更加考驗企業的實力。”
此外,在2018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價監局與反壟斷局曾召開白酒行業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業內人士認為,告誡會召開的原因之一就是白酒的頻繁漲價,因為白酒作為日常消費品,價格不斷攀升甚至開始奢侈品化,而此次酒企漲價仍舊需要注意這一點。
對于一線品牌們的此輪漲價,業內人士雖有擔憂,但并未唱衰。在他們看來,本次白酒企業紛紛漲價,或許意味著白酒行業再一次進入“黃金十年”。
業內公認,2003—2012年是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在此期間,諸多白酒企業多次漲價,許多名優酒廠的核心產品價格飆升。有媒體統計,2003—2006年五糧液提價次數最多,出廠價共提升14次;而茅臺核心單品53度飛天茅臺價格一度突破2500元/瓶。但是正在白酒產業高速發展階段,三公消費禁令出臺,消費回歸理性,白酒“黃金十年”戛然而止,進入深度調整期。直至2017年、2018年,白酒行業開始逐漸回暖,上市白酒公司業績高速上漲,加上消費升級,消費者對白酒的需求逐漸轉向高端、次高端,諸多酒企也受益于高端、次高端產品,實現較高的業績增長。
為鞏固品牌價值,繼續發力高端產品,現在白酒企業又開始對產品價格進行提升,雖然有隱患,但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有業內人士稱:“對于中國名酒來說,現在的價格卡位速度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千元價格帶是高端白酒的核心價格帶,能在這個價格帶站住了,就是對企業品牌最大的背書,同時也能獲得未來價格競爭的最大優勢,可攻可守,可進可退。”
不可否認,名酒漲價順應了消費升級的趨勢。但此輪漲價是否存在部分廠家、部分市場的部分產品漲價過快、過高,導致市場動銷變慢與渠道反彈?會對行業產生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誰又將搶得更多份額成為最大贏家?還有待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