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名酒格局和名譽之戰即將開啟,白酒之間的實力比拼不只能限于一城一地,更要運籌帷幄,深謀遠慮。
伴隨著名酒企業高歌猛進般逐漸“收復失地”,白酒之間的實力比拼才正式開始。無疑也預示著這場較量將是真正的名酒格局和名譽之戰。而各白酒企業在“收復失地”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行業天花板”或將再打開
2017年“漲”成了白酒行業的關鍵詞,國內酒類市場迎來徹底回暖,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高端白酒漲價便成為行業熱議話題,其中茅臺價格漲勢較快,隨后洋河、瀘州老窖等酒企也紛紛對全線產品進行幾次提價,提價的背后是多家酒企業績的提升。2018年茅臺提價的預期依然強烈,其他一線白酒和次高端白酒也具有一定提價條件和訴求,漲價邏輯依然將助推行業上行。未來一線白酒基本是量價齊升,目前行業仍處于低庫存階段,部分渠道缺貨現象突出,白酒“行業天花板”或將再次打開。
一線白酒提價,帶動了二線白酒的漲價風潮。劍南春、汾酒、水井坊、洋河大曲等二線白酒,由于具有全國性的銷售網絡,觸覺敏感的捕捉到了一線白酒漲價之后帶來的新動向。而今世緣、金徽酒等區域性名酒也伺機而動,紛紛啟動了漲價。同時,一線白酒的高歌猛進,也打開了二線白酒的價格空間,顯示了企業對于白酒行業景氣度有著充分的信心,也給予了市場很強的價格信心。業內人士認為,盡管過去一年白酒行業呈現出風起云涌,然而更多是在做市場修復與地基建設,真正的實力比拼還未體現出來,2018年或許才是白酒格局蝶變的關鍵一年。從排名靠前的名酒上市公司業績來看,在這一輪行業調整影響顯現之前,名酒企業的半年營收巔峰出現在2013年6月,之后除了茅臺和古井貢酒繼續保持增長外,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和汾酒都經歷過一個業績下滑至低谷再爬坡的過程。洋河是在2015年6月超越前期業績峰值,恢復至歷史最好水平,五糧液則是在2017年6月重回業績巔峰;劍南春和郎酒也在2017年的強勢發聲,而瀘州老窖和汾酒目前還沒有回到歷史最佳狀態,2017年業績的快速提升或許有恢復性增長的因素在其中,回歸業績巔峰的時間點大概率在2018年。
回暖或是高端酒“翻身仗”
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下,白酒的主流酒企一路飄紅,但在“貨源緊缺”和“提價”關鍵字眼下的增長并不是“雨露均沾”的,中低端和地方酒企的困難是不爭的事實,且未來價格紅利逐步消散后的市場競爭格局從分價位段來看,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目前處于強者恒強格局,尤其是高端白酒,品牌壁壘最強,具備較高的提價能力。因此,高端白酒具備最好的競爭格局,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等高端白酒擁有較強的行業定價權和業績確定性,長期的利潤率能夠得到維持或不斷提升。未來幾年,受益于高端酒漲價及消費升級,七大品牌有望形成更清晰的競爭格局,在次高端增長的背景下,其上市公司水井坊、汾酒、沱牌舍得、酒鬼酒等也有望迎來成長機會。
2018年白酒行業強勢品牌將進一步加強品牌價值的上揚,以及渠道的下沉和精細化;而部分弱勢企業將繼續面臨瘦身轉型等問題。業內人士表示,中低端上市酒企業績表現出脈沖式波動,與高端酒平穩增長的回溫趨勢相比顯得雜亂無章。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注冊酒企數目大,上市酒企雖然占比很小,目前一二線酒企中,茅臺、五糧液與山西汾酒、西鳳、董酒等均屬于老名酒,但在老名酒中也只有部分主推高端產品的酒企利潤實現回升。而中低端產品為主導的酒企銷售環境和利潤收入都不容樂觀。其生存難的原因,首先是中國白酒產業逐漸進入資本化和品牌化的競爭,產業格局發生變化,對企業要求同時變高。這對于上市酒企來說本是一種先發的優勢。其次是因為消費環境發生改變的同時,國內白酒也出現了消費升級。而最后一個原因是白酒行業內部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分化,市場上新的價格在形成,主導企業自然就會出現。相對具有主導地位的酒企局部凸顯的同時業績就會順勢實現增長,但其余酒企仍然處在業績增長放緩的狀態。對于二三線白酒品牌而言,當下的工作重點應該先把實體市場做好,不能盲目跟風布局高端白酒金融化,而需要先考慮自身的品牌文化、品牌價值以及品牌厚度能否沉淀足夠的無形資產。
目標規劃需要“再創新”
面對“新時代”,或者說2018年白酒企業要想開創“新時代”,就不能因固守舊,停滯不前,必須將目標規劃率先進行再創新。
打造并拔高戰略品系,F實中,大部分營銷人員會把銷量寄托在新產品上,尤其是增量部分,更是新品“補缺”。這是當前大多數企業缺少“戰略品系”或者“戰略大單品”的根源。因為如果這樣,就會導致營銷目標“懸空”;如果不能夠持續的打造戰略品系,或者戰略大單品,每年都開發一堆新產品,是對產品戰略搖擺的表現。對有一定基礎的老產品都沒有信心,新產品的信心又從何而來?洋河藍色經典之所以暢銷,就因為始終沒有通過新品找增量,而是通過戰略品系的“橫向組合戰略”實施“老樹新花”。以夢之藍系列產品橫向組合夢3、6、9橫向組合,這樣既鞏固了戰略品系的根據,有拔高了戰略品系的戰略目標,為戰略品系的梯隊式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