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在恢復、瀘州老窖在回歸、汾酒和古井在加速趕超,進入到2017年后,白酒一線軍團的企業競爭明顯加速,火藥味十足。
值得關注的是,從各自的一季報數據看,山西汾酒實現營業收入21.81億元,同比增長48.29%;瀘州老窖實現營收26.70億元,同比增長20.34%;五糧液實現營業收入101.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11%。可以說,從一季報開始,三家企業似乎不約而同地開始了“沖刺速度”。
現在看,五糧液、瀘州老窖和汾酒三家企業都是在行業調整期內“掉隊”的企業,但卻無一例外都曾是行業內“坐過老大位子”的企業,所以,對他們來說,當前的競爭實際上是一種回歸。而與此同時,洋河、古井貢等企業則是迅速追趕,彎道超越。
于是,后發優勢凸顯,后來者居上。
起步“就沖刺”
2017年,多家一線軍團內的企業似乎都卯足了勁,起步就開始了沖刺速度。
4月27日,五糧液(000858)披露2017年一季報顯示,今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59億元。從一季報情況來看,截至今年3月末,五糧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8.4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43%。五糧液表示,這主要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增加所致。
從主打產品的價格來看,水晶瓶五糧液2015年的出廠均價在610元左右,而目前的批價已穩定在760-780元區間,渠道已實現穩定盈利。而且即便是在今年白酒春節旺季之后,五糧液的終端價格依舊穩定,很明顯,經銷商的庫存已經進入了合理的水平。
“目前,五糧液總體產能達不到市場需求,所以所有給經銷商的計劃量有所縮減,有些地區減量15%-25%,目前公司無量可增。”此前,五糧液股東大會首次回應了市場缺貨的原因。與此同時,在渠道供應量出現缺口,價格也開始走強,部分市場五糧液市場零售價到了900元/瓶以上,接近2012年白酒黃金時期的歷史價位。
山西汾酒的一季報可謂是整個白酒上市公司中最突出最耀眼的,營收同比增長48.29%,據悉,汾酒集團2017-2019年收入(酒類)增長目標為30%、30%和20%,至2019 年達到103.74億元;三年利潤(酒類)增長目標為25%、25%、25%。
申萬宏源證券機構研究稱,汾酒2017 年計劃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30%以上,營業總成本增幅力爭控制在35%左右。汾酒成為山西省國改打出的第一槍,此次改革自上而下,決心很大。如順利推進國企改革,將激發管理層及員工的積極性、改善管理體制,有利于汾酒長遠發展。
有業內觀點認為,一季度的巨大業績增長或許表明,汾酒的文化沉淀就是最強大的市場動力源,只要“汾老大”的風骨在,就不會缺少震撼與驚喜。
比較看,瀘州老窖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20.34%;凈利潤7.97億元,同比增長34.54%。老窖一季度繼續延續了2016年穩增長的脈絡,其快速增長得益于2016年的“刮骨療傷式”的提價及產品結構調整,數據顯示,其中高檔酒毛利率均提升顯著(高檔酒+5.82%/中檔酒+10.84%),此外,其中高檔酒占比提升22.63%至70.74%,共同提振綜合毛利率水平,中高檔酒毛利貢獻高達90%。
品牌“加速度”
“加速度”是一個物理名詞,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用在這里,則意味著各自品牌既有的勢能對各自企業所產生的加速影響。
毫無疑問,單就品牌歷史看,五糧液、瀘州老窖和汾酒、古井貢等也都是白酒業的“一等品牌”,只不過在后期的發展中,因為體制機制、管理能力及各自模式不同導致企業間出現了分化,但也正是這種分化才使得當下的比拼異常精彩。
從2016年年報看,排位前三的依舊是“茅五洋”,緊隨其后的分別是瀘州老窖(83億)、古井貢(60億)、順鑫農業(52億)和山西汾酒(44億)。7家企業可以稱得上白酒行業的第一集團軍序列,而從品牌知名度和市場覆蓋面看,排位靠后的山西汾酒顯然具備了更加充足的擴充空間。
1987年6月29日,新華社在一篇報道中對汾酒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杏花村汾酒在全國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最大,等于全國其他名酒出口量的總和;二是名酒率最高,達99.97%,全國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廠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因而也就價廉物美;四是得獎最多。”
安信證券認為,公司品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全國化基礎仍在,當前次高端青花再度省外擴張處在良好機遇期,省內渠道下沉及環山西市場開拓均有空間。所以,對于當下重新起航的“汾老大”來說,借助混改的東風順利回歸一線陣營也并非遙不可及。
汾酒之外,當過白酒老大的還有五糧液。在1994年,五糧液猛然提價近百元,高于飛天茅臺的價格,上半年增長率就達到100%,同年底在全國利稅十大白酒企業排名第一,正式成為白酒行業新的“老大”。
穩坐老大位置15年后的2008年,茅臺有過一次反超,到2012年,五糧液營收272.01億元,緊隨其后的茅臺是264.55億元,2013年五糧液失去了“老大”位置,而且在行業調整期的這段“彎道”內,雙方差距被迅速拉大,2016年,貴州茅臺實現營收388.62億元,凈利潤167.18億元,五糧液同期營收245.44億元,凈利潤67.85億元。
2016年,五糧液在實現核心產品五糧液酒全年價格與銷量穩定上升、五糧系列產品銷量與銷售額同步上升后,表示2017年將繼續采取綜合性配套措施,使核心產品五糧液的產品價格體系在目前的價格基礎上繼續理順,不斷提升五糧液的競爭力、品牌影響力,進一步體現品牌價值、鞏固品牌地位。
同樣在品牌層面加大傳播的還有瀘州老窖。
在今年的經銷商大會上,瀘州老窖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和瀘州老窖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鋒在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到,今年要向“濃香國酒”的品牌高度、“白酒前三的領軍地位和行業標桿”的發展目標發起沖刺。這也意味著,“濃香國酒”趕超“新國酒”,瀘州老窖和洋河之間肯定會有一場更加激烈也更加好看的大戲上演。
從五糧液、瀘州老窖和汾酒的戰略戰術以及一季報的數據來看,三家企業均已經開啟了各自的“后發優勢”,當然,起步就沖刺的打法拼的還是最終的耐力和持久性,如果三家企業能保持住這樣的發展速度,白酒的格局或許會在2017年有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