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美的理解往往蘊含著許多哲理和比附性,這也符合中國人一貫的審美特點,比如好與壞就是我們界定美的標準之一。因此在這樣的比附關系之下,我們便形成了長久以來較為統一的認知就是美的即為好的。
都說“佳肴美酒”。佳肴好理解,就是品味俱佳菜肴,而美酒又何以為美呢?按照如今的一般品評標準,應當從色、香、味、格四大方面開始:
首先,記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當中曾有一句“一壺濁酒喜相逢”,可見三國時期的酒應該是渾濁的。后來隨著釀酒技藝的傳承演變,蒸餾技術讓濁酒變成了清酒,人們對清酒的喜愛逐漸成為主流,以至于流傳至今普遍認為白酒最為標準的“形態”就是無色透明,不含雜質等,如此才是白酒最基本的標準“色”,也是酒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學特征。
其次,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如今深巷之中已經很難產出酒香了,尤其是在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利益已經成為很多人追逐的理想,所以此時的深巷中更多存在的是唯利是圖的小作坊。美酒的香之所以能夠成為品評的標準之一,是因為白酒有許多不同的風格流派,因此產生的香氣成分也不盡相同。正是如此我國白酒才有了十一大香型之分,這是因為“香”的存在,讓白酒美學價值更為豐富。
再次,酒作為一種飲品,與佳肴一樣,都是入口之物,自然要以“味”作為品評標準。酒的味感是關系酒品優劣的最重要的品評標準,好的酒以它的味正色純而令飲者贊嘆不已,而酒中一般帶有酸甜苦澀等味道,但要比例協調,配合融洽,醇厚柔美的酒品風格才是真正的美味佳釀。諸如此,歷史上流傳至今的許多美酒,也正是因為品味俱佳而被后世人所推崇。
最后,酒是人釀造的產物,自然也蘊含著人的情感,品質等要素在其中。都說酒品即人品,那么酒格也即人格。如果人不正,則酒不純,因為人的品質優劣能深刻影響到酒的品質格調,這已不是能遵循生產工藝就能產出好酒的時代。
品質是美酒的前提,色香味格則是品質的“度量衡”,所以品評美酒的標準就是色正、酒香、味醇、格高,有了品質的保障,美酒才能美的自然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