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的疫情加速了產業調整的節奏,加大了產業的調整幅度,這是不能否認的客觀事實。”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如此說到。
在今年上市酒企一季報發布之后,作為酒類企業佼佼者的上市公司,也出現了強分化與集中化的趨勢,除了茅臺、五糧液等酒企取得高增長,許多酒企營收、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分化與集中的趨勢由于疫情得以加劇,影響面也更加廣泛,對于非龍頭酒企來說,該如何面對,又該如何求存并進?
01、疫情之下,酒業集中化加劇
隨著上市白酒企業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度報的相繼發布,白酒行業強分化、集中化的趨勢可以說展現的更為明顯。
縱覽上市白酒企業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表現不難看到,龍頭企業在總營業收入的組成中占據絕對主力。19家上市白酒企業的總營業收入為768.28億元,其中位居前兩位的茅臺與五糧液達到了446.43億元,占比高達58.11%,而將視線擴大到前三位的茅臺、五糧液、洋河三家全國性白酒企業之后,這一占比提高至70.17%,達到539.11億元。
龍頭企業在營收上的絕對“統治地位”同樣帶來了極高的凈利潤占比。在上市白酒企業2020年第一季度總計301.87億元的凈利潤中,茅臺與五糧液合計207.98億元的凈利潤占據了68.9%的比例,遠高于在總營業收入中的占比;而將位居第三位的洋河納入后,這一比例提升至82.15%,達到248億元。
同時,茅臺與五糧液兩家龍頭企業在2019年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分別相加后,達到了1355.4億元與586.08億元,在上市白酒企業中的占比分別為56.87%與71.97%,這一數據與2018年相比不降反增。2018年,茅臺與五糧液的營業收入相加,占據上市白酒企業總營收的55.23%;而凈利潤相加后,占上市白酒企業總凈利潤的70.31%。
無論是穩中有升的2019年業績,還是大幅下挫的2020年一季度數據,都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中國白酒市場日益明晰的集中化趨勢。
02、強分化加劇,并呈現新特點
與酒業集中化加劇同步的是,強分化也在逐步提速。在今年第一季度19家白酒上市公司當中,實現營收增長的僅有5家,分別是貴州茅臺、五糧液、順鑫農業、山西汾酒、皇臺;實現凈利潤增長的也是5家,分別是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酒鬼酒。而營收與凈利潤雙下降的企業,達到了12家之多。
一方面是龍頭酒企茅臺、五糧液繼續保持高增長;另一方面是眾多上市酒企業績大幅下滑,營收下滑最多的超70%,凈利潤下滑最多的接近400%;加之眾多的中小型地方酒企生存更加困難。加劇的強分化形勢已經全面凸顯。
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酒業呈現的強分化,與往常所說的強分化不盡相同,呈現出新的特點。第一,強分化程度加劇,下滑程度可達數倍于從前;第二,強分化范圍變廣,以前強分化多是名優酒企與地方酒企之間的較量,現在已經拓展到名優酒企內部;第三,強分化已經波及行業前列企業,如洋河、古井貢酒等。
03、形勢嚴峻,非龍頭酒企如何求存并進?
面對如此嚴峻的強分化與集中化形式,從數據分析看,除了茅臺、五糧液等少數龍頭酒企能夠逆市增長,獨善其身而外,眾多非龍頭酒企將面對更嚴峻的挑戰。那么,如何才能在嚴峻的形勢下求存并進?
首先,從茅臺、五糧液的持續性高增長可以看出,高端占位、品牌形象尤為重要。在白酒圈中,一直有價格就是價值的說法,高端的占位,能夠讓產品品牌得以提升,能夠讓產品價值得以提升。
其次,差異化、特色化競爭,以前,這一點經常被用于地方酒企,采用符合本地需求的特色發展之路,F在這一點,不僅符合地方酒企,也符合區域酒企、泛區域酒企的發展。如五糧液是多糧濃香,同樣作為濃香型,瀘州老窖選擇了單糧濃香,不僅與形成產品區隔,并且占位單糧濃香之首。
再次,重優質產能。許多酒企看中產能,這并沒有錯,但是在當下,消費者要的是好產品,因此不能片面的看總產能,而是要注重優質產能。喝好酒,是消費者一直以來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訴求。
最后,開辟新競爭維度,實現彎道超車。對于非龍頭酒企而言,在傳統的窖池、科研人員、產能、儲存能力等傳統競爭維度方面可能都不具備明顯的優勢。而這些企業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實現彎道超車,那么從傳統競爭維度跳出,開辟新的競爭維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近年來酒業火熱的數字化、融媒體、體驗營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