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媒體分析,今年需要披露年報的新三板公司多達11371家,有接近一半都是在最后一周披露的。財報顯示,新三板企業在去年整體表現不俗,歸母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130多家,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企業盈利超過1000萬元。未披報企業中有49家創新層公司,分析人士指出,不披露年報有三種原因,一是企業財務狀況確實遇到風險;二是企業準備上市也就無所謂在新三板披露了;第三類企業想借不披報達到惡意摘牌的目的。
所以,進入資本市場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工作更為關鍵。其實國家推出的新四板、新三板進入的門檻都比較低,但接下來企業的市場工作更加重要。否則,將會徒有其名,而無法真正實現“初心”。
這幾年,資本對葡萄酒的關注度一直都比較高。2013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青青稞酒1500萬美元收購美國納帕酒莊—馬克斯威酒莊。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吹響了進軍國際紅酒市場的號角。馬克斯威品牌葡萄酒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納帕谷中谷綺麗斯山谷,是美國葡萄酒的發祥地,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之一。包括1200英畝的土地、山林、房屋建筑物、葡萄園、酒窖、釀酒設備等資產。
2013年上市公司瀘州老窖收購了位于澳大利亞南部麥克拉倫谷的希拉谷酒莊,成為希拉谷酒莊最大股東。也預示著希拉谷酒莊正式進入瀘州老窖的戰略體系。據了解,該葡萄酒業務是獨立運營的。瀘州老窖集團總裁張良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控股澳洲酒莊讓瀘州老窖全球化戰略邁出了一小步;堅持‘小步跨,快步走’的策略,通過背書效應推動瀘州老窖走向世界。”
當然,這些白酒上市公司紛紛涉足葡萄酒業務,不僅是出于對葡萄酒產業未來發展的看好,也是出于公司國際化發展的戰略考慮。
公司證券化也是個人財富增加的重要契機。國家限制落后產業,對于葡萄酒等果酒的發展是持鼓勵態度的,資產量級仍然是制約流通型公司上市的最大瓶頸。所以,以模式創新實現公司整體價值提升是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最重要的。
品牌效應掛牌新四板后,就成為了非上市公眾公司,企業會獲得一個掛牌代碼,還有一個企業簡稱。以后企業的很多信息都要公開。但與此同時,企業的影響和知名度也在不斷擴大。當然,不排除一部分老板有價值變現的考慮。掛牌前,企業老板缺錢需要去借,掛了牌以后再需要用錢時,只需要出售一部分股權就可以了。這種交易將會越來越便利,可能老板還將獲得不小的溢價,即便最后企業沒有轉板或者成功IPO。
在問道陽陽國際的何宏時,他說:陽陽國際的下一步規劃是主要是創新設計陽陽國際的商業模式,并制定陽陽國際未來3-5年IPO的經營計劃與上市規劃;對內進行股權激勵,引入上市公司的運營與管理機制,引入高端人才,加強經營管理,推動市場銷售,從而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資本亦或金融杠桿在世界葡萄酒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v觀世界例如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智利等葡萄酒強國,主要的資源其實都是在幾家大的資本財團的手中。
資本不僅一直被廠家青睞,經銷商也是如此。被譽為“中國全渠道酒水運營商價值標桿”的廣東粵強酒業, 2013年9月以定增的方式擬認購皇臺酒業200萬股份,耗資1500多萬元。經銷商參股上游廠家,會使雙方綁定更緊密,也可能拿到更低的價格。但這些做法,顯然資本的味道更濃。
2013年9月,浙江商源集團旗下久加久與上市公司金楓酒業簽定業務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以“1+1>2”為前提,在華東區域酒水銷售渠道形成合作,共享雙方成熟市場的渠道網絡與品牌資源。
自從互聯網在中國興起之后,市場出現了新一輪的投資熱。這也源于很多借助互聯網的新模式的出現。但退潮后剩下來的,其實都是真正符合價值再造的模式。最近幾年,資本市場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當然,這也是洗牌的過程,有些投資人遭受了很大的損失,有些發展前景還是可圈可點,值得繼續關注,例如易酒批、挖酒網等。
最近一年左右,資本市場環境并不是特別紅火。因為很多資本方對葡萄酒的投資都是很謹慎。一方面是因為葡萄酒投資很多是慢功夫,屬于長線投資;另外一方面是很多所謂的新模式,基本都是失敗的,很多投資者連本都收不回來。所以,資本也不愿意再輕易出手。
不管如何進行資本運作,企業必須回歸到主產業。資本市場非常熱衷互聯網,就是看中了快速發展擴張的成長空間。但中國已經進入數字式重構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基礎設施。資本的作用雖然是巨大的,但必須必須要回歸本質。回歸到消費者。2015年威龍經過4年上市長跑終于落地,對威龍的發展的確有著非常大促進作用。當然,不管怎么樣募資,葡萄酒行業畢竟不是賺快錢的行業,需要一定的市場積累和品牌沉淀,所以要從上游的原料爭奪開始。
經過市場這輪的調整,對行業是個好事情,大家可以靜下心來,包括投資者和企業的經營者,反思下我們追求的熱點東西是不是真的是這個行業未來的模式,是不是可持續的良性發展模式。新四板還談不上二級市場,新三板的股票在二級市場基本是沒有什么交易的。
很多企業例如酒莊、工廠等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由于商業模式不能快速復制并釋放增長空間,所以資本是很難介入的。介入也是要長遠考慮的。但有多少資本愿意長遠考慮?這是很多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所面臨的尷尬問題。
而對于已經一只腳踏進資本市場大門的企業來來說,真正面臨的就是市場問題。模式也好、管理也好,都是為了獲得市場的發展。其實這本身就是上市之前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想通過進入資本市場來解決這個問題是不現實的。相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快速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真正釋放資本最大化的價值。否則,資本也必將陷入尷尬的局面。
資本是神器,所以很多人愿意碰。例如360回歸A股,原本的業務沒有實質性好轉,但所有360私有化回歸A股的參與方應該都賺了錢。這也催化了很多企業打破頭也要進入資本市場。實際上,對葡萄酒而言,真正財富的創造絕對不是短期利用資本的整合優勢來推動的。
但不管怎樣,我相信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葡萄酒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進入葡萄酒行業?嗑七是甜酒,喝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