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安徽白酒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在有限的價位段中無限廝殺。省外擴張不出去,省內壓力不斷加大。我累了,不想再做任何安徽白酒產品。”一位從事安徽白酒經銷多年的經銷商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道。
確實,中國白酒行業素有“東不入皖,西不入川”的說法,可見安徽白酒市場的競爭激烈。如今,一線名酒企的渠道下沉,白酒行業的擠壓式競爭使得安徽白酒市場更加“刀光劍影”。
曾經的很多安徽龍頭企業都“丟盔卸甲”,忙于省內都自顧不暇。除了古井仍在省外拼命推廣,其它曾經的龍頭都將全國化拋之腦后。無數小酒廠更是朝不保夕。而從上市公司來看,2017年白酒行業整體唱好,但安徽白酒企業卻給這場白酒上市公司的盛宴留下了一個黑點,兩家徽酒上市公司收官不利。在白酒消費的大省安徽,企業如何才能笑到最后?
安徽白酒上市公司2017年收官不利
日前,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都發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整體來看,白酒行業業績亮眼。其中,16家白酒上市企業實現了營收的增長,15家白酒上市企業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增幅最明顯的例如貴州茅臺2017年營收、凈利潤的增幅分別為49.81%和61.97%,水井坊2017年營收、凈利潤的增幅分別為74.13%和49.24%。
但安徽白酒企業卻給這場白酒上市公司的盛宴留下了一個黑點,在安徽的四家白酒上市企業中,有兩家出現了業績的下滑。
具體而言,安徽白酒企業龍頭古井貢酒2017年實現營收69.68億元,同比增加15.81%,凈利潤11.49億元,同比增加38.46%?谧咏2017年實現營收36.03億元,同比增加27.29%,凈利潤11.14億元,同比增加42.15%。
而另外兩家業績則不理想。其中迎駕貢酒2017年實現營收31.38億元,同比增加3.29%,而凈利潤為6.67億元,同比減少2.4%。金種子酒2017年實現營收12.9億元,同比減少10.14%,凈利潤0.08億元,同比減少51.88%。
可見,目前A股上市的四家安徽白酒企業已經出現了強分化的競爭格局。而實際上,這種分化格局早就出現,這幾年古井貢酒業績一直上揚,而金種子酒業績則連年下滑,迎駕貢酒則表現為漂浮不定,時升時降。
具體而言,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古井貢酒的營收分別為45.8億元、46.5億元、52.53億元、60.17億元、69.6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22億元、5.97億元、7.16億元、8.3億元、11.49億元,凈利潤不斷上揚。
而金種子酒2013年-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20.8億元、20.75億元、17.28億元、14.36億元、12.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3億元、8856.2萬元、5208.2萬元、1701.9萬元、819萬元,凈利潤大幅下滑。
安徽白酒市場“刀光劍影”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中國白酒市場呈現出擠壓式競爭態勢,中高端白酒市場擴容。而安徽白酒一直主推百元價格帶,在當前的白酒競爭環境下自然不占優勢,廝殺越來越激烈,地方龍頭企業已經出現了強分化格局,整個白酒市場“刀光劍影”。
正如安徽市場從事多年的白酒經銷商對中國商報記者所說,“這兩年安徽白酒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在有限的價位段中無限廝殺。省外擴張不出去,省內壓力不斷加大。我累了,不想再做任何安徽白酒產品” 。
一位金種子酒的經銷商也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目前金種子普通白酒銷售大不如從前,銷量相對較好的只有金種子六年和金種子十五年兩個酒種。
而除了安徽白酒上市公司,還有一線名酒企和中小酒企也加入安徽白酒市場的廝殺。融澤咨詢白酒行業專家劉曉威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目前安徽的白酒市場分為幾部分。茅五瀘等一線名酒企業占據高端價格帶;安徽省內龍頭企業表現出強分化的格局,古井貢酒業績上揚,口子窖、迎駕貢酒穩中有升,而金種子酒、文王酒等則連年下滑;而三四線的地方小酒廠則掙扎在生存線的邊緣。
而對于中小酒企的生存窘境,業內人士坦言,安徽白酒市場歷來競爭激烈,在前幾年的白酒行業調整中已經有大量的小酒廠倒閉。如今,白酒行業雖然整體有向好態勢,但中小酒企卻無法分一杯羹。而在安徽市場,一方面包括古井原漿縣級版等龍頭企業的低端產品仍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地方龍頭的強分化,一些業績下滑的龍頭企業仍聚焦中低端產品,這都蠶食三四線中小酒企的份額。
在價格帶方面,資料顯示,此前安徽白酒市場的主流價格帶在100元以下,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各大安徽白酒企業都在忙于推高端產品,進行產品線的升級換代。目前安徽的主流價格帶已經到了100元以上。
“例如,古井貢酒主推的價格帶在200元-300元,口子窖和迎駕貢酒主推的產品定價在100元-200元。不過,相對于其它省份高端產品定位于300元-500元,次高端定位于200元-300元的情況而言,安徽白酒競爭價格還是較低,價格集中,競爭異常慘烈。”劉曉威如是說。
“全國化”夢碎如何笑到最后?
面對硝煙彌漫的安徽省內市場,眾多安徽白酒企業尤其地方龍頭企業將目光投向省外,做著全國化的美夢。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安徽白酒企業省外擴張進展并不順利。
以安徽幾大白酒上市公司為例。數據顯示,口子窖2015年-2017年安徽省外市場收入占比分別為22.68%、16.8%、14.6%,逐年下降。迎駕貢酒2015年-2017年省外市場收入占比分別為40.1%、40.35%、38.9%,整體呈現下滑態勢。而金種子酒2017年安徽省外市場收入占比為13.3%,相比于2016年的14.3%也有所下滑(金種子酒沒有公布2015年省外收入的數據)。
華策咨詢白酒行業分析師李童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最近這些年,安徽白酒企業均收縮到本省,省外擴張除古井貢酒以外,其余基本都處于停滯狀態,未來擴張的難度會比以前更大。
一位河北地區的白酒經銷商也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在河北滄州地區,古井貢酒的銷售額大概在2000萬元左右,但安徽其它酒企包括口子窖、迎駕貢酒等都銷售很少,宣酒在河北滄州沒有客戶。
“實際上,古井貢酒的全國化推進是很激進的。例如2017年針對鄉鎮的二批商投入訂貨會費用,但這樣卻造成了渠道利潤的透明化。顯然,古井貢酒全國化過于心急了。”上述河北地區的白酒經銷商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是說。
而對于安徽白酒企業省外擴張美夢破碎的原因。李童認為,安徽白酒企業一些自身的問題限制了其省外擴張。例如迎駕貢酒、金種子酒由于體制、內部架構等的問題使其內耗嚴重,省內發展尚且經營不暢,更無暇顧及省外。而口子窖前幾年引入了風投,當前急需變現,所以要追求高利潤,而省外擴張需要大量的前置性投入,影響短期的利潤,口子窖因此放棄當前的省外擴張。
此外,劉曉威坦言,這幾年白酒消費者趨于理性,這就需要白酒企業在省外擴張時投入更多的人力、渠道費用等資源。而安徽白酒本身更偏向中低端,更難以消化高企的成本,所以無法進行省外的擴張。
而安徽白酒企業省外擴張失利的最根本原因則是自身品牌力的缺失。業內人士認為,安徽白酒不像川酒那樣有很強的歷史積淀,安徽白酒的品牌力很弱。這從根本上制約安徽白酒企業走出安徽。這也造成了安徽白酒上市公司眾多(安徽有四家白酒上市公司)但卻沒有全國一線名酒的窘況。
那身處省內市場“刀光劍影”省外市場擴張無門境遇的安徽白酒企業該何去何從呢?李童認為,長遠來看,安徽白酒企業還是要走出去才能謀求長遠發展,但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進行行業定位、品類創新和產品突破。具體而言,目前行業公認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在貴州,濃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在四川。安徽白酒企業也要進行產區方面的定位,并找出自身和其它產區白酒的區別,尋求差異化。此外,在走出去的產品價位等方面也要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