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冷暖,談糖酒會的冷暖,是酒行業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糖酒會是酒水行業的晴雨表、風向標,行業的人自然愿意以它的冷暖來說自己生意的冷暖。這或許是國人的智慧,生意興隆歸結于黃金十年的大趨勢,門前冷清歸罪于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但筆者深刻的感觸到,談糖酒會冷暖僅僅是自身感受,而非環境真正的冷暖。
小馬過河的故事,耳熟能詳,河水既不像小松鼠說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伯伯說的那么淺。對于糖酒會而言,既不像中小企業說的那么冷,也不像領軍企業說的那么暖。
糖酒會本身并無特別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參會者的心態。以筆者的眼光來看,2014年時首次參加糖酒會,因為沒有之前的參會體驗,自然感覺熱鬧非凡,不論是酒店展,還是論壇展,甚至會場展,后來參展時也漸漸開始關注酒企新品、營銷模式及招商效果。2015年的全國春季糖酒會時,相熟的智業機構及媒體朋友們有不少已經轉型甚至轉行,不再參與糖酒會,當時感覺行業遇冷,冷的人都留不住。這一年,酒業眾籌一浪高過一浪,很多非酒水行業的人涉足酒水行業,又感覺行業回暖,暖的人都往里擠。
一晃便到了2017年,有些離開酒水行業涉足奶粉、餐飲行業的朋友又陸續回歸,有些鋼材、電信等行業的朋友進入又退出。針對這種現象,用圍城里面的經典句“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來”已經無法解釋。筆者想起了小時候的一道數學題,一個水龍頭往水池進水,一個水龍頭往外出水,兩個水龍頭同時打開,水池什么時候能夠注滿或見底。決定水池是否能夠注滿的條件是,進水的龍頭一定比出水的龍頭的流速大。糖酒會的冷暖同樣如此,并非以進出行業的人來決定冷暖,而是以每個人身邊進出行業的人的數量及質量而論。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在堅持或進入的大于離開的,你覺得行情回暖,反之亦然。
還有一個不得不讓行業重視的現象,85后、90后紛紛進入這個行業,有酒企的董事長,也有接班的代理商,更多的是業務員及掘金者。他們的行事作風與前輩們大多不同,他們在思想上認為前輩們已然落伍,但是大多數人依舊在重復前輩們走過的路,即使是一條已經被驗證過很難行得通的路。
近些年,酒水行業中涌入了很多有理想、有能力的新人,讓筆者感覺壓力很大,感嘆尚未成功,便已然老去。前些年,在糖酒會的聚會中,尚能以年輕人自居,如今已經不自覺的成為前輩,那種新人感還在昨日,而今天已然要面對比你長得好看,還比你年輕,最重要的是比你能力強的新人們的紛紛涌入。
在糖酒會之前,濟南有個做煙酒十多年的朋友來拜訪我,訴說生意越來越難干,之前的團購客戶紛紛棄他而去,煙酒店門可羅雀,想轉型卻不知道該如何做,請我教他微博、微信及直播等。他告訴我,前些年每年都能掙百萬之多,光賣假茅臺就能掙十幾萬,如今每年都在賠錢。我感覺他有吹噓的成分在里面,就告誡他,有時候放棄便是止損,這個行業不可能讓一個人永遠輕松掙錢。不是行業變冷了,而是整個行業在進步,在調整,高效取代低效,正規取代非正規,這不是靠自身學習就能不被淘汰的,如果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去做酒類相關行業,而不是繼續撐著這家日落黃昏的店鋪。
時代的車輪滾滾而至,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ヂ摼W時代,知識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如果不能融入年輕人的圈子,心態不能年輕的話,你會覺得糖酒會,酒水行業越來越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