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區域酒企將迎來又一輪新品爆發,上一輪行業新品爆發是“大眾酒”,而這一輪是百元價格帶產品。本文,我們就一起關注百元價格帶(市場終端價格在100元~200元之間的產品)——中國酒業的這根“定海神針”!
1、得百元者得天下!
海之藍撐起洋河“半壁江山”、古井年份原漿5年、口子窖5年、白云邊12年、十八酒坊8年,這些都是區域市場的“單品之王”,百元價格帶之所以如此重要,讓無論是名酒還是區域酒企前赴后繼,無外乎三層原因:
一是商務消費的主流價格帶。百元價格帶基本上面對的是社會主流人群、精英消費群體,也就是最廣大的中產階級。自從政務消費下降后,商務消費成為白酒消費的核心功能,而百元價格帶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消費。
二是大眾消費升級的新選擇。正一堂有個關于白酒“三八線”的著名論斷,大意是38~88元是大眾消費的一個主流價位,現在正一堂提消費升級,“三八線”上移,躍升至百元左右。舉個例子,現在石家莊婚喜宴就以喝十八酒坊紅8年居多。
三是市場阻擊戰的有限壁壘。白酒價位越高,市場穩定性越強,像茅臺、五糧液的消費者極為穩定,而相較光瓶酒的消費群,一兩塊錢的價差或一個促銷政策就有可能讓消費者“倒戈”,徽酒陣營的穩定性與強大性也說明也這一點。
2、名酒的“塔基線”、下沉的“主攻手”
對于名酒企業來說,百元價格帶通常處于產品梯隊的中下游,看似可有可無,不如高端酒利潤高、來錢快,實則是價格階梯中不可或缺的一層,是企業“塔基”,承擔著支撐品牌的重任。尤其是海之藍的成功引起其他名酒廠對這一價位的極大關注。
洋河方面,海之藍就不用說了,作為百元價格帶的“超級明星”,2003年上市以后年均增長超50%,年營收過70億,可謂一騎絕塵;五糧液方面,五糧醇、五糧春兩位大將一直有穩定營收;郎酒方面,前有老郎酒勻速前行、后有郎牌特曲迅速起勢;瀘州老窖方面,精品頭曲為瀘州老窖五大戰略單品,瀘州老酒坊近來又強勢切入百元價格帶。
除此之外,還有劍南春旗下的金劍南、汾酒廠的老白汾、茅臺旗下的貴州大曲等。相比來說,醬香酒受制于產品的本身成本,在百元價格帶并不強勢。
3、省酒的“生命線”、廝殺的“主戰場”
對于省酒來說,百元價格帶之爭則不僅僅是名酒這樣下沉市場的“主攻手”而是企業的“生命線”,可以說只要那個區域品牌牢牢占據區域市場的百元價格帶,那就基本上成了區域龍頭,因為百元價格帶既容易成規模,又可提品牌,戰略意義巨大。
安徽市場有古井年份原漿5年與獻禮版、口子窖5年與6年、迎駕之星金星等強勢廝殺,讓其他品牌望而生畏;湖北市場有白云邊12年、柔雅枝江王鉆王、黃鶴樓、稻花香等牢牢把守;山東市場有一品景芝藍淡雅、百脈泉原漿酒12年、泰山五岳獨尊10年等各自割據;河南市場有杜康、仰韶、宋河等重重封鎖。
除此之外,世紀金徽5星、淡雅河套12年、十八酒坊8年、西鳳6年陳釀等分別是甘肅、內蒙、河北、陜西的區域“王者”,可以說,但凡某省的白酒市場成熟、品牌競爭激烈,那么百元價格帶就是廝殺的“主戰場”!
4、打造百元價格帶的三把利刃!
百元價格帶的打造絕非推一款一百元左右的新品這樣簡單,就像某營銷專家所說,百元價格的穩定性也正好是其他品牌進攻市場的最大障礙,百元價格帶的打造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沒有三年以上的市場培育工作,就很難站住腳。
一是注重性價比、追求極致化、尋找差異化,F在只要是個區域品牌都牢牢盯住百元價格帶,而名酒也在強勢切割,可以說,百元價格帶的產品一抓一大把,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晉品牌只有找到性價比,將產品的設計包裝、口感品味提上去、在一片“紅海”之中找到自己的差異化,才能殺出來。
二是單品系、多價位建設。像郎牌特曲延伸出T3、T6、T9,古井年份原漿延伸出5年、8年、16年,西鳳陳釀有6年、15年,這樣做可以說一舉兩得,既可以保持品牌的統一性和認知度,又可以拓展價格帶,從而獲得更加細分的消費群。
三是粘結核心終端、鎖定核心消費者。正如前面所述,百元價格帶搶占的是城市主流消費群體和消費渠道,如商務消費、婚喜宴等,所以可以說抓住這些核心渠道、鎖定這些主流人群,通過商業協會、婚慶公司等做入手,或許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