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啤酒是飲料酒里產量下降幅度最大的酒種;
產銷量累計出現連續18個月負增長,歷年中非常罕見;
這是國內啤酒業滯后于消費市場結構性調整的必然結果。
啤酒業產量下降幅度最大
2015年我國啤酒產量完成4715.7萬kL,比上年同期(調整數4967.1萬kL)下降5.1%(如按當年公布數4921.9萬kL計算為-4.2%),產量凈增長-251.4萬kL。人均占有量為34.3L,比上年下降2.0L,降幅5.5%。如以消費量來計算,則2015年啤酒總消費量為4743.0萬kL,比上年同期下降4.7%,人均占有量為34.5L,比上年下降1.9L,降幅5.1%。
2015年飲料酒總產量下降了2.6%,其中,僅白酒出現增長,其他酒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啤酒是下降幅度最大的酒種,在飲料酒中所占比例下降至73.5%,比上年降低了1.7個百分點。
啤酒產銷量均進入下降通道,可以從時空來分析。從月度看,去年啤酒產銷量 1~12月出現連續了12個月的負增長,加上2014年下半年的負增長,累計出現了連續18個月的負增長,這種情況在歷年中是非常罕見的。這也讓啤酒有“淡旺季之分”、“渠道鋪貨”、“氣候偏涼”等一下淪為借口。
2015年全國各地區啤酒產銷量及變化情況
從地區來看,盡管西南和中南地區(華南算里面)同比增長,但產銷量占全國總產量60%的地區都在同比減少,從而全國啤酒產銷量總體是下降的。尤其以華東地區降幅為最大,降幅為12.3%。這一帶是啤酒產銷量在全國占比最大的區域,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地區。
中國酒業協會在報告里分析區域差異,認為可能是華南地區常年氣溫較高和西南地區飲食習慣偏辣,對啤酒產品的粘性相對較強的緣故,所以增長(原因到底是不是這樣?各位看官可以深一步了解)。其他地區受啤酒消費市場的調整和其他酒精類產品的跨界沖擊影響則較大(小編嚴重同意!)。
板子打在誰身上?
國內啤酒動銷慢了,有的地方賣不動了。怪誰?怪其他替代酒精飲料還是非酒精飲料?進口啤酒?還是自己?
中國酒業協會的觀點認為,中國啤酒業連續第二年出現了負增長,且跌幅加大,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現階段我國啤酒產品結構過于單一和啤酒總體消費需求趨于飽和仍是主因,也是內因;
啤酒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是外因,主要表現在,差異化和多元化消費需求增長,使啤酒產品的消費粘性降低,如:進口啤酒的大幅增長、預調酒和親民低端白酒產品對啤酒消費產生的跨界影響等等。
除此之外,消費者對酒類產品健康和理性消費習慣的日漸成風,也對規;袌龅漠a品份額產生疊加效應。
在中國酒業協會的這份年度工作報告里還提到,目前,我國啤酒業仍未走出過度競爭的狀態。伴隨著銷量下降所帶來的市場壓力,預計短期內競爭態勢無法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