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整理,2017年,華潤啤酒的毛利率為33.7%;青島啤酒的毛利率是40.55%;燕京啤酒2016年的毛利率是40.9%。而2017年百威的毛利率則高達62.11%。
智研咨詢研究認為,盈利能力提升是當前啤酒行業的核心看點,其中包括毛利率提升和費用率下降。
從2017年底開始,燕京啤酒、華潤雪花、百威、哈爾濱啤酒先后提價。國海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若提價后銷售良好,提價成為業內共識,啤酒行業盈利能力將有望改善”。與此同時,該報告還強調,由于此次提價的直接原因是原材料、人力和物流成本上漲,且為淡季提價,“行業內公司的銷售情況尚待確認”。
華潤雪花在年報中提到,2017年華潤雪花開展精益銷售管理,強化銷售能力及提升銷售效率,進一步管控銷售費用支出,但部分運營成本如運輸費用及產能優化而減值等原因,使得整體營運費用較2016年上升了4.9%。

顯然,提升效率和降低費用的辦法還沒能直接拉動華潤雪花的利潤增長。
不過,中泰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范勁松提到,啤酒行業打了數年的價格戰已經趨緩,隨著啤酒中小企業的加速退出,行業格局逐步趨穩,龍頭企業要達成既定目標,唯有提高效率和提升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調整考驗研發能力
單純依靠提價并不能帶來利潤增長,啤酒企業開始尋求產品結構的轉型調整,這也是各家啤酒企業結合中高端啤酒市場發展做出的決策。
侯孝海表示,如今啤酒行業的競爭進入了更高層次,除了關心生產效率和成本,“著力發展高端產品,布局超高端產品”。
產品結構調整意味著企業需要投入成本研究新產品,或者是對現有產品升級。這幾乎已經成為啤酒企業的共識,確實要做也確實存在風險。
蘭州黃河在2017年經營評述中明確提到的風險之一就是,“產品結構調整、新品研發可能帶來的風險,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公司推出新品牌、新產品以及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的市場接受度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當越來越多啤酒企業布局中高端,市場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激烈競爭。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中國啤酒消費已經升級走向中高端,中國本土啤酒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的表現并不好,這意味著中高端啤酒市場依然存在著不小的發展空間。
朱丹蓬認為,隨著進口中高端啤酒品牌的進入,以及國內啤酒企業加速對中高端市場布局,未來中高端啤酒將迎來一場比較大范圍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