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黔酒板塊來說,一直是茅臺獨大,其他酒企的發展則顯得相對滯緩。那么在新一輪的行業調整中,今后黔酒板塊究竟會有怎樣新的發展趨勢呢?本文將從本文將繼續從“省外開拓,大成難現;黔酒亂象,短期難斷;黔酒未來,起于邊緣”三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省外開拓,大成難現
在茅臺的引領下,醬酒板塊活力重現,醬酒熱潮再起。然而眾多黔酒企業長期存在的一個痛點就是省外市場開拓不力。雖然有部分酒企嘗試機會性擴張,但是始終難以出現大的成就。究其原因,除卻醬香口感的局限性,其在主觀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核心方面:
一是,品牌傳播滯后。黔酒眾多酒企存在品牌傳播滯后的問題,大部分都滿足于醬香資源獨特和優越的現狀,卻對消費者的品牌教育有限。事實上,醬香只是品類,品類只是機會,并不代表品牌優勢。我們思考茅臺的成功,其本質是品牌的成功,而不是簡單醬香品類。而其它黔酒企業普遍缺乏市場存在感,就是因為沒有品牌認知。
二是,發展路徑偏失?v觀中國白酒企業的發展路徑,基本上都是圍繞產品和區域兩個維度,經歷小區域突破、區域為王、產品擴張、品牌擴張四個階段。尤其是前兩個階段,均是要圍繞區域進行市場的集中化、精細化運作。然而我們檢索眾多黔酒企業的發展路徑,基本上都是放眼全國的撒網模式和賣貨思維,缺乏對市場的深耕和產品在市場上的深度培育。
三是,營銷組織薄弱。在營銷組織的設置上眾多黔酒企業采取的基本上都是大流通式的組織模式。組織的招商職能和發貨職能比較突出,而策略職能和市場運作職能相對薄弱。
四是,市場操作粗放。
其一,因品牌力薄弱和賣貨思維,眾多黔酒企業招不到優質經銷商。在這樣的背景下,黔酒酒企業長期采取的卻是以經銷商為主導的市場運作模式,把市場運作的主導權放給非優質經銷商,市場自然難以有起色。同時,打款就發貨,不斷進行招商但不扶商、不育商,最終經銷商成為了死商。
其二,眾多黔酒企業在銷售渠道的選擇上忽視傳統渠道的建設,而偏好電商渠道的賣貨。事實上,就目前行業銷售渠道現狀況來看,做傳統渠道是道,做電商渠道是術。如果黔酒企業把做電商渠道當成是道,那就是舍本逐末,不利于品牌建設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黔酒亂象,短期難斷
黔酒眾多酒企一直存在規模小、數量多、品牌雜、布局散、價格亂、賣貨思維盛行等亂象,這些亂象在短期內都難以解決。未來需要著重解決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從賣貨思維里跳出來,由招商型企業向市場運作型企業轉型;
其次,在醬香品類熱潮再起的形勢下,應該避免內耗,主動抱團發展,向具有市場運作基礎和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集中;
再次,要從醬酒的品類化發展轉向品牌化發展,打造品牌知名度、建立支撐價格的品牌價值、培育核心消費群體;
最后,要在目標市場的選擇、立體銷售渠道的構建、廠家主導模式的推進、大品種的打造,預算體系的確立等方面下功夫。
三、黔酒未來,起于邊緣
目前,整個黔酒板塊的發展依然是掃把式結構,茅臺及少數主流酒企發展勢頭較好,其他眾多邊緣酒企仍深陷發展困境。因此,僅依靠現有主流酒企并不足以支撐黔酒未來的發展,黔酒未來的發展必然要起于邊緣酒企的整體發展。那么邊緣酒企究竟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呢?
這就需要充分利用產區優勢,抓住醬香品類的發展機遇,發揮船小好調頭的靈活優勢,從觀念、營銷策略、創新意識上取得轉變和突破。走小眾化、個性化、特色化路線,進行精準定位、精準營銷。例如,酒莊路線就是一個選擇。做小眾品牌,憑借茅臺鎮產區的品牌背書,從過去的盲目擴產轉變至限量生產、不走大流通路線,開展封壇定制、私人定制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