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耗資幾萬甚至數十萬、上百萬購進真年份酒,既不舍得喝又不舍得賣,買來干什么呢?面對記者的疑問,許大同坦言,也并不是完全不賣,而是賣相對普通的,養住稀缺的。“孤品堅決不賣,這是一定的。”
至于普通的散客消費者,主要有兩種情況,一類是重要的家庭宴會場合飲用;第二類是用來當禮物。當然也有偶爾心血來潮買兩瓶收藏的,但這種比較少。
遠高于其他白酒的流通性,也打消了一些人收藏茅臺酒的后顧之憂。山東白酒協會一位副秘書長就提到,2015年春節,一位朋友送他兩瓶羊年生肖酒,時價1000元/瓶。“今年春節又說起來,已經漲到6800元/瓶了,而且有人專門收購。”在他們業內人士看來,茅臺的流通性堪比黃金。
高預期
價格上揚的背后
記者在采訪中也留意到,除了稀缺性和流通性,眼下,茅臺集團和以茅臺各大經銷商為代表的群體,一直在做另一份努力,那就是穩定茅臺價格。
穩定預期,也就穩住了投資者的熱情。尤其是從2000多元/瓶的歷史性高位到去年暑期800多元的階段性低位,自2011年整治“三公”經費以來,飛天茅臺酒走過了一段長達5年的下坡路,直到去年中秋節后,一路上揚,重新站上1300元的高位。
有茅臺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茅臺方面限價,“銷售價格超過1299元,發現一個查一個”。而在2011年春節期間,外界有消息稱茅臺出臺“限低不限高”的限價令。從限低到限高,顯示出了茅臺方面渴望穩定價格的預期。
而許大同親歷的情況是:歷經四五年的銷售低谷,2017年春節,飛天茅臺酒又一次賣斷貨了!“一瓶酒都沒有。好幾年沒遇到這種情況了。”
隨著個人消費水平逐步上升,千元以內的茅臺,已經逐步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茅臺價格上揚的穩定預期。
“茅臺集團力爭十三五期間打造千億集團,而受制于產能瓶頸,以及飛天茅臺酒這一主流產品的銷售業績,就必須從穩定飛天的價格做起。”業內人士分析,若真如前述經銷商所言,茅臺方面專門出臺“限高令”,也充分說明了廠方不愿因價格增速過快而引起輿論反彈。顯然,大家都希望能夠走出一波健康的“慢牛”行情,就像茅臺的股價那樣:緩緩上行、獨占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