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單品”正在酒業內蔚然成風,眾多名酒企也紛紛跟注。
業內人士分析,白酒行業已經告別了過去依靠開發種類繁多的產品來賺錢的時代,新品牌打造會越來越難,聚焦“大單品”將成為消費升級下產品結構調整的大方向。
“如今消費市場錯綜復雜,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較多,如果企業有太多單品,會對消費者的決策產生很多干擾。”尼爾森中國消費品研究總監余美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單品一定是一個大方向,大單品未來會越來越多。
不過,余美琳也提醒要避免走入“大單品”誤區,“數量不是唯一的,全國性企業和區域性企業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
酒企頻頻押注“大單品”
白酒市場近來呈現出復蘇回暖態勢,產品方面,越來越多的酒企正加入大單品打造之列。
3月22日,茅臺醬香系列酒公司在成都推出4款戰略新品,系王子酒和迎賓酒兩大核心品牌的產品擴容。這被視為是其原有產品的升級。
更早之前,另一知名酒企郎酒更以事業部的改革為旗下產品線調整鋪路。3月16日,郎酒完成品牌架構調整,將三大事業部整合為新的郎牌特曲事業部,重點扶持培育郎牌特曲幾款產品。
“郎酒對郎牌特曲的產品結構和價格體系已調整到位。”在3月17日舉行的2017年郎牌特曲核心經銷商會議上,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表示。至此,郎酒以青花郎、紅花郎、郎牌特曲以及小郎酒四大品牌走向全國的戰略布局已然明晰。
此前,郎酒一直奉行的是“群狼戰術”,即多個品牌搶占市場。但曾有郎酒經銷商直言,品牌眾多、繁雜,使得郎酒在市場推廣方面遭遇阻力。
“尼爾森研究發現,產品創新、精準營銷、拓展新區域是三大新的白酒行業市場增長推動力。”尼爾森于成都春季糖酒會期間發布了《2016~2017年度酒類趨勢研究報告》。
余美琳表示,隨著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的日趨成熟,消費升級正成為拉動中國酒類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當經濟主要動力轉向消費的時候,快消品競爭的硝煙愈發彌漫,白酒行業也不例外,“我們覺得,大單品一定是一個大方向,大單品未來會越來越多。”
實際上,酒業內的大單品,以飛天茅臺、52度水晶瓶五糧液為典型代表。近年來,瀘州老窖開始強調產品方面的“五大單品”戰略,也促使企業銷售重回增長軌道。
如今,各家酒企聚焦“大單品”已成為一大重點策略。清理原本銷售較少的一些老產品,也是為酒企為聚焦核心產品的考量。去年以來,沱牌舍得清理旗下產品,在3月23日舉行的公司股東大會期間,沱牌舍得方面還表示,2017年將對“沱牌”系列低端產品中規模小、銷售少的老產品完成清理。
新品牌打造越來越難
應該看到的是,行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讓白酒新品牌的打造變得越來越難。
余美琳認為,“從市場的發展方向來講,對于品牌的打造所需要的成本和復雜程度,肯定要比以往更甚。”
在3月22日舉行的一場行業論壇上,洋河股份副總裁朱偉也談到了相同的看法,“行業繁榮期投入1可能產出10,而行業不景氣、下行期,投入10可能產出是1。”朱偉說,“新品牌打造越來越難,這是我兩年前的觀點,我想,過去兩年,凡是有過這方面實踐嘗試的企業或者經銷商,應該現在會有所感觸。”
洋河不僅在產品和營銷策略多重出招,渠道擴張也日漸頻繁,洋河最新“牽手”1919酒類直供展開戰略合作,藍色系列,正是其重點聚焦產品。
不過,在這一輪白酒行業的復蘇潮中,盡管業內多數持樂觀態度,但仍有需要警惕的風險。
余美琳向記者表示,聚焦“大單品”雖是趨勢,但在這個過程中,酒企要注意避免走入誤區。“第一,從數量上來說,大單品并不是唯一單品,一個企業可以有一支或幾支明星單品;第二,企業要考慮自己是一個區域性玩家還是全國性玩家,大單品對它的意義會不同。”
她解釋道,中國市場每個區域的特點都不一樣,“不適合用一套方針政策去打整個市場。”所以,對于一個全國性的酒企,需要一支特別大的明星單品去走全國市場,同時,它一定要有第二階層的大單品,豐富產品線,“相當于打一套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