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產量貢獻32.5%的利潤,這一數字相對精準地體現了醬香酒在白酒的市場前景和產業地位。
這一數據體現了兩個基本點:一是醬香酒的利潤率遠高于其他香型的白酒,二是消費者認知度高,愿意為其高利潤埋單。豐厚的利潤空間,可以讓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去塑造品牌、精耕市場,同時也會吸引大量逐利者前來淘金。高忠誠度的消費認知,會使醬香酒在互聯網時代發生化學反應一樣的口碑效應,同時也會導致消費需求對于醬香酒產品品質和衍生體驗水準的期望值不斷提高。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來看,產能過剩是白酒的基本面,但在這一基本面之下,仍有大量品質差、檔次低的普通酒充斥市場,而消費升級所帶來的中高檔市場需求的增加,卻是一個相對龐大的市場空缺。這一空缺不僅表現在消費者對于品質優良產品的需求,同時也表現在對文化體驗等衍生價值的渴望。而這恰恰說明,醬香酒在白酒產業調整期內應當有所作為,彎道超車,放大市場規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直言不諱地說,醬香酒的含蓄內斂,讓人非常留戀,并從文化認知的層面賦予自己的理解。這是又一次來自消費者的聲音,再次印證了醬香酒在核心消費群體中的口碑影響。而且時間之長、影響之深、涉及之廣,罕見有其他集體品牌可以與之比肩,這是以茅臺、郎酒和習酒等為代表的醬香酒骨干企業長期耕耘而形成的勢能。
當然,而消費者所認知的醬香酒,是其醇厚、優雅、舒適、自然、回味,所帶來的高品位的滿足感,當然也包括高雅酒民的身份認同。而從生產的本源上講,是醬香酒的釀造資源極為寶貴,原糧極為講究,工藝極其復雜,周期相對漫長,形成了其稀缺性的價值。
但醬香酒的市場也極其脆弱,也曾經亂象叢生,事故不斷。投機者的覬覦,曾經讓醬香酒市場變成了名利場,變成了市場黑洞。穩定和發展醬香酒的市場前景,其根源在于骨干企業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對內堅守傳統技藝,釀造高品質的醬酒,對外進取,尤其重視維護消費權益,培育消費者對于醬香酒的正確認識。
欣聞習酒廠在2016年春糖會期間宣布將面向消費者展開大量品鑒活動,總經理、國家評委鐘方達親自坐鎮,力邀全國知名專家學者戮力同行,向消費者宣傳理性飲酒理念和正確品酒知識。這是醬香酒市場起勢的加速度,當然也是醬香酒愛好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