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攻防戰
都說“知恥而后勇”。的確,魯酒遭受重創之后,一直在努力作為,并且希望有一天能夠重新走出山東走向全國。時至今日來看,魯酒走出去的愿望已經不單單是“一雪前恥”,更重要的是市場的發展與企業的需要不斷促動。
黃金十年中,全國不少的白酒品牌得到了發展的機會,老名酒企業與知名區域名酒成長迅速,同樣魯酒也在這難能可貴的機遇期實現突飛猛進的增長。一直以來“走出去”是魯酒企業發展的共同心聲,但是經過近20年的努力,今天的魯酒發展依舊沒能達到曾經的“標王高度”,卻是為何?魯酒未來發展走向該如何取舍?
隨著白酒市場的逐步回暖,市場的競爭力陡然而增,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容易讓競爭者凸顯浮躁的一面,然而越是浮躁企業越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尤其是當前白酒市場變局未定,變數頗多,魯酒應當抓住難得的發展機會,積極作為。
第一,提升文化創新力
山東貴為文化大省,但是對于文化的創新力表現不足,尤其是在酒文化創新方面一直沒能有十分明顯得突破。曾經的魯酒,領銜文化創新,一段“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廣告不知感染了多少人,而今魯酒品牌文化創新一直沒在出現過這樣的讓人久久難忘畫面,以至于整個魯酒都在談文化,但那時究竟該從何處著手、如何創新突破一直沒能找到亮點。
也許正是因為山東文化范疇太過繁雜,有的適合進行深度的品牌塑造,有的只能適合區域文化,同時加上魯酒企業分散度高,區域文化差別大,讓魯酒的文化創新一直成為空談,未來魯酒競爭格局可能會發生大的變革。也許到那時,魯酒在相對聚焦的文化溯源上能夠找到新的突破點,重塑魯酒文化的新高地。
第二,重塑品牌消費價值主張
目前的魯酒在全國市場的爭奪中尚缺乏攻堅力,一方面是由于魯酒的全國知名品牌少,另一方面是品牌眾多產區效應表現力弱。因此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魯酒企業,尤其是魯酒領軍企業應以打造全國名牌企業為進一步的發展目標,但這一步任重而道遠,必須尋求可行的發展途徑。
這樣一來,為了進一步拓展品牌知名度,一般簡潔有效的方式就是廣告投放,魯酒曾深諳此道。但“名牌”單憑廣告是不能創造出來的,雖然塑造名牌也需要廣告。由廣告而形成的“名牌”,只能是一種“被更多人知道”的“名牌”,與通常講被更多人喜歡的“名牌”是不同的,廣告可以造成知名度暫時的提高,這樣的知名度是脆弱的,一旦企業不能長時間的進行廣告轟炸,消費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印象便會慢慢淡化。所以魯酒品牌知名度的塑造如果不能進入“既知道又喜愛”的境界,還是慎重為好。
品牌“既知道又喜愛”的境界是什么?一定是有價值主張的品牌,也就是說品牌訴求明確,就像曾經的“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一樣,能夠提供一個直擊心靈的品牌訴求,但這難之又難。
第三,打造魯酒典型風格
黃淮名酒帶是以蘇魯豫皖四省為主要區域組成的地域板塊,雖是濃香型白酒主要產區,但四省白酒風格特色只是總體上是相似或相近,具體說來每個省份之間還存在一定的不同。當下來看,綿柔與淡雅是目前濃香型白酒最為顯著的特點,但這一特點被洋河、古井為代表的蘇酒和徽酒所占據,魯酒的濃香特色并不十分明顯。雖然魯酒向來以低度濃香白酒著稱,但這在當下以“從吃香到吃味”并以“口感”贏得消費機會的白酒時代,低度已經不能很好的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也就是說目前的低度濃香作為魯酒的風格特色已經不再“吃香”,如何“吃味”需要魯酒企業進一步重塑魯酒的品質特色。
芝麻香型白酒一直都是魯酒的金字招牌,其獨特的韻味將成為魯酒走向全國市場的利器。目前來看,全國其它一些香型是在繼承傳統,而唯獨新中國成立后發現的芝麻香仍在不斷的創新中,直到現在芝麻香依舊在從消費者的口感需求出發,不斷研究適合消費口感的產品,可以說芝麻香培育了一個新的消費群。目前,山東省內很多白酒企業都在發展芝麻香型白酒,當芝麻香真正以技術突破為窗口被消費者廣泛認知的時候,魯酒重新崛起也就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