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堆效應,又叫沙堆的堆積坍塌效應,是由丹麥的理論物理學家帕·巴克提出的。帕·巴克在科學實驗中發現,假如往一張桌子上一粒一粒地丟沙子,沙子將逐漸堆積起來,越來越高,但不可能一直高下去。隨著沙堆越來越陡,沙堆就會越來越不穩定。到了一定的高度,剛丟下去的沙子會引起沙堆的坍塌,從而降低沙堆的高度。沙堆坍塌之后,再丟沙子,沙堆又會增高,然后再坍塌,如此循環往復。
2012年“黃金十年”中國白酒行業達到歷史峰值,醬香領袖貴州茅臺酒在局部市場終端表現一度突破3000元,但隨后在政府的“限制三公消費”的政策限定下又回落到幾乎倒掛的800元左右。經歷了三年調整期后的2016年飛天茅臺價格在中秋節前的1050元左右又一路漲至1350元,部分區域達到1500元。飛天茅臺的價格波動呈現出典型的沙堆效應現象。
從產品學原理層面剖析,在中國特色的社會與市場環境下,飛天茅臺已經成為一個敏感的符號,一方面要遵照消費市場需求進行產量擴容,一方面又受制于國資委政令不能市場化推高商品價格,處于非常被動的處境。沙堆效應的高度取決于沙盤底部的廣度。貴州茅臺也已經意識到,要使醬香的整體容積體能擴大。必須另尋出路做大醬香系列沙盤,現實理由在于以下幾個因素。
1、飛天茅臺由2012年度的終端3000元價格到2014年度的800元拿貨,三年間經歷了過山車般地價格跳停。既要保住茅臺品牌高度,又不想失去白酒“金字塔結構”腰部的消費市場,茅臺的限量與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需要一個東西來平衡,在緩沖這個階段,茅臺的醬香系列酒是承擔這個平衡任務的最佳擔當。
2、由早期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提出的茅臺要做工薪階層消費起的白酒,到現任茅臺總經理李保芳公開茅臺不提價的兩大信息釋放,再到貴州省“十三五”規劃明確了以鞏固和發展“國酒茅臺”的行業龍頭地位,擴大黔酒市場規模,實施高中低檔產品并舉、大中小企業相結合的貴州白酒產業體系的構想。經歷了2012年到2015年峰與谷落差與動蕩不安的行業沖擊,做大醬香系列酒盤子已經成為茅臺高層乃至貴州官方的一致共識。
3、飛天茅臺價格在2016年底從1050元左右一路漲至1350元左右,目前價格并未因春節旺季結束而下調,行情依然“高燒不退”,個別地區的飛天茅臺在春節前竟然出現逼近2000元的價格。做為中國白酒的領袖品牌,做“大醬香系列”戰略的確立對于茅臺自身經營戰略與醬香型白酒的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乃至中國白酒行業來講都具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4、茅臺醬香系列酒問題由來已久,始終是茅臺集團的一塊心病。2013年茅臺醬香系列酒銷售額為18.65億元,僅占整體銷售額的6%。到2015年茅臺系列酒縮減到11個億的銷售,即便到2016年底,茅臺的“三茅一曲四醬”戰略推出兩年試水與探索,盡管茅臺公開聲稱系列酒銷售完成系列酒銷售1.37萬噸,同比增長86%,實現銷售收入23.1億元,同比增長88%。,但是較茅臺如此巨大體量的企業來講系列酒的增幅也不過23%。面對龐大利基的中檔白酒消費市場,做大醬香系列的沙盤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