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什么樣的業態都要趕互聯網+的時髦,但作為開放共享的會展經濟,卻是必要的。作為垂直屬性極強,又以服務傳統屬性的酒業為主的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其互聯網+該怎么做?主辦方進行了許多積極的探索,業界專家也提出過大量的建議。筆者權從媒體視角淺評,僅為拋磚引玉。
糖酒會已經舉辦了90余屆,其對于推動酒類市場繁榮和酒類產業發展的作用,至今無出其右,而且在酒類市場體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尤其新品招商、品牌展示、信息交流等傳統性的功能已經發揮到了極致,而各參展商和媒體的積極參與、各顯神通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現代意義上的會展起源于歐美,基本以適應工業化的供需關系,因此服務標準和商業模式都比較穩定,但也越來越固化。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市場需求,更好地服務于酒類當前“三期疊加”的市場環境下盡快完成創新蝶變,更好地發揮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社會經濟價值?筆者認為,事易時移,應當以適應當前社會形態、市場形勢和消費需求的發展為前提,在完善和優化傳統功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狀經濟思維和互聯網技術,搭建產供與消費、產業與社會的交互平臺,打造互聯網時代的酒類市場生態圈層,進而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提高展會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
增強消費者的參與感,是當前酒類市場較為普世的需求。一方面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市場對于高性價比優質酒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和積極性不對等,導致大部分品牌在產供與消費之間的溝通不暢通,而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無礙交互的先天優勢并沒有在酒類市場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打造或重構互聯網時代的酒類生態圈,專業酒展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從當前各類專業酒展已有的經驗看,專業酒展不僅可以有效凝聚業內力量,而且也在不斷積累與消費者交互的經驗。
當50%以上的消費者開始通過互聯網獲取消費知識和商品信息的時候,僅僅把發現電商等同于互聯網+,顯然是狹隘的;把會展的交易功能“搬運”到線上,轉化為電商的B2B、O2O或B2C等業態,也顯然是不夠的;尤其當產能過剩、供大于需的市場條件下,會展的核心功能需要從以招商為核心向品牌展示和消費交互轉換;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平臺,既把正確的消費信息通過互動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又聚合消費需求和商家信息進行高效對接,從而引導理性的消費趨勢,促進市場的規范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