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漲價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有一線酒企漲價波瀾,后有強勢酒企緊跟步伐,近日,在郎酒兩次鄭重發布漲價通知,調整紅花郎系列核心聯盟商價格,成為眾多白酒漲價軍團的一員之后,不少二三線品牌也紛紛準備漲價,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跟風漲價已成為一種趨勢,這與去年強勢一線品牌漲價,且從目前來看整體效果還不錯有直接關系。
二、三線酒企的酒企漲價的動機
專家認為,作為醬香白酒的典型二線品牌,紅花郎此番提價無疑給了行業又一次提價的信號。對于二線酒企而言,漲價是現在更多去占據相應市場,提前布局。
以郎酒為例,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分析認為,2016年,茅臺、國窖、五糧液等高端白酒紛紛漲價,為次高端市場留下了提價空間,紅花郎頻頻漲價是提前布局。沖刺百億的目標對郎酒來說也有很大壓力,實現此目標最快的方式就是提高紅花郎價格。過去通過銷量增長來推動業績;而提價將直接提升銷售額,能更快實現百億目標,為郎酒上市奠定基礎。所以從長遠來看,紅花郎漲價是具有可行性的。
當然,抱有此目的的酒企不在少數,因此事實上,為此而準備提價的二線白酒企都在摩拳擦掌,準備新一輪的擴張。
相較二線酒企,三線酒企的情況則較為清晰,記者連線多位三線酒企的負責人,均被告知,目前酒企正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為了對沖原料、人力等價格的上漲,不排除會在今年對價格做適當的調整。也有酒廠表示“自身價位偏低,不存在類似五糧液那種價位回歸說。主要還是原材料和人力資源成本在漲,提價是大趨勢。”據某位酒企負責人透露,預計有不少酒廠將選擇在今年中下旬漲價,以應對成本壓力。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眾酒由于不存在類似“茅五劍”的稀缺性,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即便提價,也會顧及渠道庫存和銷量的情況。
因此多個機構認為,優勢白酒公司的漲價潮正逐步轉化為利潤,也為其他白酒的發力創造了條件。二三線品牌,或者一些地域性品牌要提價,關鍵的一點還須看自身去庫存的情況怎么樣,能否適應市場復雜的變化。同時另外一個刺激酒企的提價的底氣來源,即人員、市場、原料成本都有明顯上升,對于酒企來說,在著重考慮自身的品牌力與渠道掌控力之后,提價必然是一個重大課題。
漲價的背后又是一輪酒企大戰
經過市場調整,近兩年時間的沉淀,白酒行業開始回暖,茅臺、五糧液等名酒廠產品熱銷現象明顯,帶動了酒業的活力,漲價或許是一種必然趨勢。
專家分析:漲價的同時,也標志名酒全國化道路只是相對加快,隨著一線名酒市場下沉,會嚴重擠壓二、三線酒企的生存空間。作為地方酒企,與一線酒企的市場“肉搏”大戰在所難免,“市場保衛戰”在區域酒和全國性的名酒間持續展開很長一段時間。
除了市場份額被擠占,此前一輪發展的過快擴張也給區域酒企造成了較大的資金壓力。
雖然區域性白酒面臨的壓力巨大,從市場的反饋來看,區域酒也有相應的應對政策。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沱牌舍得常務副總經理張樹平3月6號接受采訪時就指出,整個白酒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市場份額仍在,“全國5000多億銷售收入,利稅1200多億,市場蛋糕很大。”而通過近年調整后,白酒業供求關系已趨穩,酒企消化庫存后也趨穩。中高檔酒仍有望更良性發展。而企業通過結構調整,如高檔酒、中低檔酒變化,加上市場招數的變化,已扭轉不利態勢。由于生產成本更高,大酒廠往往不愿生產中低檔酒,而小酒廠由于成本優勢占據了市場,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指出了二、三線酒企的優勢所在性價比。
溫和酒業總經理、酒類營銷專家肖竹青則指出,性價比是區域名酒核心競爭力。肖竹青預測,未來白酒將產生兩大陣營,一是“面子酒”,以茅臺、五糧液為主的價高名氣大的一線品牌;二是“里子酒”,二三線品牌的一些適應性強的產品,這種物美價廉、性價比高的地方名酒。區域酒企可以在銷售服務、品牌營銷等方面加大努力,加深其品牌的消費體驗。未來的區域白酒行業也將從粗放的生長態勢,逐漸轉變為更加精細化發展。
此外,《紅高粱名酒論壇》研究員孫業亮表示:酒企根本正在質,質之根本在于新,行業發展,要良性,競爭是促進企業優化改革的動力,但是酒企發展,應注意核心競爭力是品質,品質要保障,發展模式要創新,產品要創新、市場要創新、市場營銷要創新,將好的產品推向市場,才能保持穩固發展。